雨中登梵净山
□罗建云
我已经去过贵州三次,分别去了凯里、贵阳、铜仁,或是追寻先烈的革命足迹,或是考察独特的人文历史,或是慰问支教的朋友。遗憾的是,每次想去梵净山看看,看看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都总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与梵净山一再错过。
这次到贵州,为不留遗憾,我就一路直奔梵净山而去。我曾去过十几个国家与地区,遍游欧亚大陆。所到之处,运气很好,都是晴空万里、白云朵朵,让我尽情饱览名山大川。我经常跟朋友吹牛:“我的名字里有云,老天见到我自然赏脸三分。”可是此次,我特意来梵净山,老天却不给我面子。抵达酒店时已是傍晚,只见头顶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雨雾把梵净山裹得严严实实,好像仙女披上面纱,绝不随意露出美丽的容颜。
梵净山的雨滴格外大,像冰雹一样不时打到我的脸上,有些疼,有些冷。我祈祷上苍开恩,希望第二天是个好天气。大清早乘观光车上山时,天空仍是灰蒙蒙的,没有丝毫放晴的意思。酒店门口聚集好些人,车牌显示,有湖南的,有湖北的,有广东的,有四川的,也有新疆和上海的……他们议论纷纷,迟疑要不要上山。我便跟大家说:“既来之,则安之。初衷不改,攀登梵净山。”
观光车载着我们在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行驶,耳边不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和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声。我想,这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曲,抑扬顿挫,交相悦耳,让人心旷神怡。
看着道旁不时闪过的古树,或高耸入云,或粗如水桶,在云贵高原这种气候环境下,能长得如此高大粗壮,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是很难长成的。当车缓缓开到望佛亭,喇叭里传来清脆悦耳的声音:“如果天气好,站在此处,可以仰望梵净山金顶,是视觉位置最佳的地方。”
听到望佛亭三字,想起这些年我在各处山川旅游,发现很多名山大川都与名刹古寺相辅相成。也许因为彼此需要,从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融为一体。而金顶与望佛亭巧妙组合,让梵净山更多了些神秘色彩。
车窗外下着雨,随车在缓慢爬行过程中,我特意查找梵净山名字的由来。资料显示,梵净山载入史册始于汉代,到明初,梵净山已是名扬天下的佛教名山。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梵净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半山腰有缆车上山。人到中年,我的身体不再如年轻时可以经得起折腾,没有任何犹豫,买了往返缆车票,第一个钻进缆车,伴随缆绳拉动,在云山雾海中穿梭。随着缆车越爬越高,缆车外的水珠也越积越多。脚下苍翠的树木似乎告诉我,梵净山虽位于内陆的云贵高原,降雨量却极其惊人。资料显示,梵净山年降雨量1100~2600毫米,与东莞年降雨量1400~2700毫米相差无几。要知道,东莞离海边仅30公里,梵净山离海边有963.6公里,32倍的差距,却有极其近似的降雨量,能说不神奇吗?
还未来得及仔细思考梵净山的气候如何形成,缆车已经到达山顶站。此处离蘑菇石约1000米,攀爬需要约30分钟。此时,雨越下越大,纵使我穿着雨衣,单薄的衬衫也无法抵御山顶的寒意。我测了一下温度,不高不低——17℃。要知道,我从东莞来梵净山,只准备了短袖衬衫和夏季长裤,此时温度变得如此低,不是等于让我穿夏装过冬天吗?虽然有些冷,可我没有选择,只能沿着栈道一级一级往上爬,希望用运动来抵御山顶的寒冷。只是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我擦了擦眼睛上的水珠,扶着木栏遥看山顶,才突然想起,梵净山这里是高原。虽然没有高原反应,也不容许快步攀爬。只能走一走,停一停,不时看看栈道两边的树木与花草。
梵净山有一点做得比很多景区好——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梵净山的动植物资源,将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通过展示牌一一展示出来。让我轻易了解到:梵净山有3000余种动物,如极危物种大鲵、濒危物种林麝、易危物种白冠长尾雉和亚洲黑熊。老实说,我希望此次雨中攀登梵净山可以偶遇黔金丝猴,或是碰上林麝,祈祷别遇到黑熊。或许因为下雨,这些珍稀野兽没有出来散步观光。但红腹锦鸡、领鸺鹠、赤腹鹰都不时出现,好像梵净山的主人在招待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它们不时啾啾地唱着歌,似乎在告诉我,有它们为我做伴,能让我感受别样的梵净山。
梵净山的植物特别多,我能认识的只有苔藓、龙头竹、凤仙花、鸽子花、山茅榉、冷杉等。我对苔藓观察得非常细致,主要是我看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出版的图书,知道苔藓是气候好坏的晴雨表。而此处可以看到长势茂密的苔藓,说明梵净山的雨水足够充沛,气候非常湿润,温度特别适宜。否则,在这样的高海拔,是长不出苔藓来的。当然,因为有了足够的雨水,不但孕育出茂密的苔藓,而且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植物,也伴生着数不胜数的动物。我们常说“命运共同体”,这些动植物便是梵净山的命运共同体,构成这个美丽星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级一级地爬,一步一步地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到了梵净山的标志景点——蘑菇石面前。以前,只在电视、报纸、网络上见过,对其独特的造型很惊讶。真正来到蘑菇石面前,这墩由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的方形石柱,屹立在天地之间,经历亿万次的地壳运动,竟然没有倒塌,不得不让我感觉神奇。焉知,如果是青石、大理石构成,尚可理解。毕竟,其硬度与韧性可抵抗狂风暴雨的侵蚀。而蘑菇石由砂质板岩、石英砂岩组成,本身极其脆弱,用手指可以划出印痕,用手掌可以劈断石板,竟然在梵净山的顶峰可以留存上亿年,难道称不上奇迹吗?
我到达蘑菇石之后,好些大学生也跟着攀登上来了。他们掩饰不住对蘑菇石的喜爱,纵使狂风呼啸,纵使大雨淋漓,纵使云雾缭绕,依旧站在蘑菇石前合影。我虽随身携带了专业相机,但感觉拍不出想要的效果,便严严实实裹在雨衣中,没有拿出来,生怕被淋湿了。
我本还计划去老金顶看看,只是雨越下越大,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也越来越滑,突然想起得赶高铁,回湖南老家陪父亲吃晚餐。纵使金顶还未爬上去,为了不让父亲久等,仍是匆匆下山,赶去火车站。途经观音洞时,我默默许诺,一定抽空再来梵净山,一定要爬金顶,还要拍梵净山美不胜收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