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坡苗族绘画风格质朴、色彩艳丽、构图饱满、造型夸张,有着东方“毕加索”和“马蒂斯”之称。一直以来,平坡苗族群众画师秉承“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的理念,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
平坡苗族绘画——铺展幸福新生活
□芊 芊
平坡村位于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最北端的清水江畔,与黔南州贵定县、福泉市和贵阳市开阳县交界,素有“鸡鸣四县”之称。
就是这么一个偏远的苗族聚居村寨,却因平坡苗族绘画而声名远播。全村1083户4172人,苗族占87%,寨子上很多苗族妇女都会刺绣、蜡染、绘画等技艺。
平坡苗族绘画是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是当地苗族群众抒发感情、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这里的苗族群众勤劳、朴素、热情好客。农闲时节,妇女开始制作传统服饰,在进行蜡染或刺绣时,会先绘制苗族花样,后来一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专门从事画花样的工作,将这种画花样的绝活一代代流传下来。不拘一格的苗族画师们把家乡的古老传说、民间故事、民族节日、生活劳作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描绘出来,成就了如今独具一格的平坡苗族绘画。
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平坡的苗族画师绘制的一幅幅充满泥土芬芳的苗族绘画,因为造型独特、想象丰富、色彩夸张,成为文艺界和高校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人们很难把那些农田中的农妇和艺术家联系起来,也难以想象那双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干农活的双手,创作出了那么精致实用和富于装饰性的艺术品。可以说,这是土生土长的苗族艺术家在艺术层面上最为显著的不同他人之处。他们既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也不和人谈论与艺术相关的问题;他们基本上不懂艺术的原理,但是,他们懂得美,通晓美的表现。”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作为美术界的知名评论家,对平坡苗族绘画赞叹不已。
此外,孔学堂、贵州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先后到平坡村进行调研。随着业内人士的大力推介,平坡苗族绘画慢慢走出了大山,走进了艺术殿堂。
2009年9月,平坡苗族画家们集体创作60米长卷《苗岭放歌图》,作为龙里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被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收藏;201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平坡苗族画家们集体创作90米长卷《锦绣苗乡》,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2020年8月25日,兰兴芝、王朝芬、兰开翠、兰廷英、兰有江等苗族画师作品入选“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2020年9月5日,平坡苗族绘画亮相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2020年10月,21幅平坡苗族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21年3月5日,“生命赞歌:贵州平坡苗族女画师作品展”在江苏常州美丽的西太湖美术馆举办……
2021年3月,平坡村苗族绘画文创工作室正式揭牌,画师队伍达到100余人,意在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广、懂技术、会经营”的苗族绘画接班人。画师们不仅在纸上作画,也以苗画作为扮靓村寨的艺术形式,以大家共同整治建设的乡村环境为“画廊”“画板”,携手打造出一个个“苗画露天博物馆”,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转化为村寨发展、百姓奋进的内生动力。通过手中的画笔,画师们将所见所思融入到一幅幅艺术作品之中,以此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赞颂。
如今,走进平坡村,村中的墙壁上无处不见色彩飞扬、造型独特的苗画,每一幅都是苗寨人的生活场景,传统的绘画图样承载崭新的幸福生活,带来一种连接远古与当代的气息,是都市人寻寻觅觅的“乡愁”精神家园。更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平坡苗族绘画的销售量已超过1万余幅,销售金额近100万元,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出自平坡苗族妇女之手的苗画
绘在村中墙上的苗画《干部送来扶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