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烟叶产业现代化“贵州答卷”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6月14日,一批来自全国烟草行业的“贵客”——参加中国烟草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的与会代表——走进有着“云贵小江南”美誉的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
迎着六月的清风,伴随着扑面而来的翠绿,代表们走进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天敌昆虫应用研究中心与扩繁中心,现场观摩贵州烟区绿色发展成果;走进湄潭县田家沟乡村振兴示范点,感受在贵州做农民的幸福。
“真是没想到,让人大开眼界”“原来贵州烟叶品质‘密码’是这些”“烟农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边看边赞,贵州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统称“贵州省局(公司)”)始终围绕烟叶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推进稳产保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烟叶工作呈现“基础更稳、态势更好、成效更优”的特点。特别是今年以来,贵州省局(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烟叶产业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思深谋远、蹄疾步稳,奋力推进贵州烟叶由质量向品质转型、由品质向品牌转型、由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转型,贵州烟叶高质量发展踏上新征程。
绿动贵州 筑梦未来
青山为证,绿水作屏,满目苍翠的贵州大地,北纬27度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蜜甜香、清甜香烟叶。400万亩绿色烟田,像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黔山秀水间。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贵州省局(公司)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集成推进“放飞一只虫、施好一袋肥、用活一株菌、升级一座房、回收一张膜”“五个一”绿色生产实践。
在天敌昆虫应用研究中心与扩繁中心,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煦将一只蠋蝽放到烟田中。在那里,它将以田间害虫为食,“护卫”烟叶健康成长。
“以虫治虫,真正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让贵州烟叶品质更加生态、更为安全。”唐煦说。
贵州省局(公司)在全省建成一个保种中心、九个扩繁中心,构建了“1+9”天敌昆虫推广模式,突破了蠋蝽规模化繁育养殖技术,集成了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食蚜瘿蚊防治烟蚜等主要害虫生物防治体系。
目前,“蠋蝽治虫”已累计推广121万余亩,食蚜瘿蚊累计推广11万余亩。蠋蝽、食蚜瘿蚊等“虫医生”正从遵义飞遍贵州大地、飞向全国各地。
土地孕育生命,土壤滋养万物。贵州省局(公司)依托建成的遵义微生物有机肥、毕节生物炭基肥两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利用酒糟、秸秆、圈肥等资源,研制了微生物有机肥、炭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多个产品。目前,全省建成24个标准化有机肥加工场,年产能20万吨,实现烟地施用有机肥全覆盖、亩均120公斤以上。
贵州省局(公司)探索微生物菌剂助力烟草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依托1个微生物与健康院士工作站、2个行业烟叶生产技术中心、N个菌种保藏库等“1+2+N”平台,创新开展土著有益微生物菌株的收集、分离、鉴定、保存,累计选藏微生物菌种1.1万株。“以菌促生、以菌防病、以菌除草”等关键技术的普遍应用,有效推动了烟叶防病抗逆、茁壮生长、增产提质。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贵州省局(公司)主动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从烤房升级改造上求突破,配套建设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大力推广生物质能、空气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烘烤,助力天更蓝。全省累计推广清洁能源烤房6.28万座,烟夹1.87万套,建设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11条,年产能12万吨以上。清洁能源烘烤占比70%以上,年减少煤炭使用37万吨。
贵州省局(公司)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利用废旧农地膜回收加工烟用托盘、框篮等,有效打通了烟地“白色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全省建成15个废旧农地膜回收加工场,年产塑料颗粒6000吨以上,实现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循环利用。
一只只生态益虫、一袋袋有机肥料、一株株促生菌种、一座座清洁烤房、一片片绿色烟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烟区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创新驱动 数启新程
贵州烟叶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聚焦打造一流成果,形成了一批“创新又创效”“叫得响、推得开”的成果,推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研究不断实现突破。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推广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烘烤,炭基肥、功能有机肥、废旧农地膜回收等土壤保育产品和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绿色生产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基因组重大专项,创制基因超量表达编辑技术,获取抗病、富钾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20余个,烟草抗病毒新基因功能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打破传统中间香型概念,创建烟叶香型划分新理论,为全国“八大香型”烟叶分类分区提供理论支撑。
今年以来,贵州省局(公司)坚持创新在企业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激发现代化建设内生动力。
结合全省实际需求,贵州省局(公司)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构筑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体系化能力,加速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突出构建蜜甜香型和清甜香型两大香型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工商合作研究、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三个重点”,深入开展品种选育、产量提升、农机研发、土壤改良“四大攻关”,着力将贵州烟叶打造成为中式卷烟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贵州烟区已经迈向较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了解了贵州烟区创新发展成果,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总经理王泽宗表示。
迈进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创新新动能。
贵州省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局“坚定不移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要求,以数字烟田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贵州省局(公司)将数字烟田建设列入“十四五”烟叶产业转型发展重大战略,初步建成了集烟田、设施、烟农、土壤、气象等数字信息一体化的“贵州烟叶智慧应用云平台”。
贵州省局(公司)绘制了“基本烟田、基础设施、烟叶种植”生产要素“一张图”,全面掌握了基本烟田、基础设施、烟叶种植的总量及布局分布;建成了“生产要素、土壤肥力、气象信息”数图融合“一个库”,建成全省烟田公里级精度、逐小时循环同化预报系统,采用线上推送方式向烟农、技术员提供精准实时气象信息服务;打造“产情监测、灾害预警、智慧应用”生产决策“一中心”,为烟叶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数字烟田”建设正为贵州未来烟叶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支持、更加科学的决策管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今年以来,贵州省局(公司)更加注重依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优势,也充分利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契机,加快数字烟田系统迭代升级和拓展应用,积极构建烟草农业智慧管理平台,努力实现烟叶生产、调拨加工业务链条统一管控、创新服务、数智融合,加快构建贵州烟叶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
烟叶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应有之义。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以行业“十六字”方针为统领,明确提出“完成任务是能力、守住红线是纪律和规矩”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完成任务坚守红线“一把手工程”,坚决维护烟叶计划的严肃性,坚决防止大起大落,为贵州烟叶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支撑“三个转型”破题的关键抓手之一,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品种管控“一号工程”,把育苗阶段专项整治和移栽品种管控作为全年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劣杂品种及自留种不进入育苗大棚、不进入移栽环节,从源头杜绝品种不纯问题。
作为提升烟叶品质的基础性工作,“一号工程”不仅是推动烟叶“三个转型”的战略支撑,更是维护工业企业、种烟农户和地方切身利益的根本举措,也是支撑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对此,全省上下有着清醒的认识。
自“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各烟叶产区公司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与地方党委政府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凝聚合力,劣杂品种及自留种育苗专项整治和移栽环节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在生产过程中,贵州省局(公司)聚焦山地高效农业目标,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合作社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让烟农高效作业、轻松种烟。
贵州省局(公司)坚持以农艺为先导,集成整合流程工序,重构农艺指标体系,统一作业标准参数,将烟叶生产环节由传统32个作业工序优化为“苗管烤、耕种收”6大机械作业环节17个工序,将作业次数由42次减少至22次以内。
能用、好用的农机是山区机械化作业落地的重要支撑。贵州省局(公司)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一体推进农机研发验证、选型改进,优先推动实现育苗、田管、植保、编装烟等环节机械作业,着力突破“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瓶颈制约。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贵州省局(公司)更加深刻认识到,不能简单为了机械化而机械化,必须尊重中式卷烟原料质量要求,统筹好原料保障和烟农收益。
因此,在农艺农机核心关键环节,贵州省局(公司)坚持工业全程参与、工商紧密协作,在烟叶生产、原料使用方面共同研究、共同跟踪,着力找准质量效率的平衡点,守住风格特色的基准线,保证烟叶质量的稳定性。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标志,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遵义市凤冈县群丰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搭建了专业化服务及土地流转中心、产业工人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设施运营中心“一化四心”专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专业化服务更深更细更准。
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队、管理在社”的模式,贵州省局(公司)深入培育以产业工人为主的新型服务主体。2022年,全省专业化服务覆盖率85%以上,亩均用工控制在17个以内。
下一步,贵州省局(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强培优烟农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多专多能、多业共用、长期稳定”的产业工人,拓展全程全面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共享发展 助力振兴
放飞蠋蝽,以虫治虫,不仅烟田受益,大田其他农作物也避免了害虫侵袭。目前,贵州大农业应用蠋蝽已超过10万亩。
有机肥施用,保育土壤,提升品质。贵州烟区开发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目前已辐射推广到茶叶、高粱、水稻、辣椒等农作物,生态效应更加凸显。
坚持共享发展,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一项项由烟草企业研发的创新生产技术、提炼的创新生产模式,向大农业推广,为贵州农业现代化贡献了烟草力量。
与此同时,在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局(公司)胸怀“国之大者”,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保证粮食安全作为产业发展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坚持粮烟协同发展。
在坚守粮食安全“红线”的基础上,贵州省局(公司)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促进粮烟经菜融合化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政策、资金、技术多要素融合,全省建设行业产业综合体31个。
在此过程中,贵州省局(公司)以基础设施配套升级为基础,系统推进绿色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融合化发展。
此外,贵州省局(公司)还创新构建了“六位一体”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综合体内构建以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以配套产业组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品牌培育、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综合体设施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六个方面为重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遵义市凤冈县临江烟区产业综合体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综合体总规划面积2.1万亩,立足“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烟粮双优”的工作思路,实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组织模式,探索“烟稻鱼菌蔬”融合发展,亩均产值达1.2万元以上。
在田家沟乡村振兴示范点,四通八达的乡间公路、风景优美的乡村环境、幸福快乐的农民生活,让代表们赞叹不已,纷纷表示“在这里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魅力,感受到了贵州烟农的幸福生活。”
锚定高质量,奋进新征程。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步伐铿锵推进贵州烟叶“三个转型”,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为行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贵州新贡献。
兴义市七舍烟区
烟田远眺
我家烟叶丰收了
[供稿: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