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美小城之一——卢塞恩
□高荣伟
“卢塞恩是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珍珠。” ——大仲马
瑞士小城卢塞恩(Luzern)背靠阿尔卑斯山脉,面向美丽的卢塞恩湖,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瑞士最美丽、也是最浪漫的城市,是到瑞士不可不去的小城。这里有古老的“水塔花桥”,有充满历史风情的豪夫教堂,有欧洲独一无二的交通博物馆,还有栩栩如生的“垂死狮子”像。
秋日的一天,我驱车从苏黎世出发,不到一小时,就来到了卢塞恩的市中心。
卢塞恩位于伯尔尼和苏黎世之间,有瑞士心脏之称,地处罗伊斯河出口与卢塞恩湖的汇合处,市区人口仅6万人。1000多年前的罗马时期,卢塞恩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卢塞恩。卢塞恩,拉丁文意思是“光”,即光城。公元8世纪,意大利商人越过阿尔卑斯山来此地经商,后不断发展,遂形成城镇。18世纪时,卢塞恩一度成为瑞士最大的城市。
登上罗伊斯河岸的制高点,汩汩流淌的罗伊斯河尽收眼底。富于现代气息的新建筑与中世纪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浑然一体;远处雄伟峻峭的阿尔卑斯山上堆积的皑皑白雪瑰丽无比,碧绿碧绿的卢塞恩湖水静静地流向罗伊斯河;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飘着凝固不动的朵朵白云,几只白天鹅在入河口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天鹅在水下划动的脚蹼清晰可见,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欣赏卢塞恩湖旖旎风光后,缓步来到小城街上。信步小巷,与“垂死狮子”像撞了个正着。据说,此地原是座古冰川遗址,“垂死狮子”雕刻在嶙峋的大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被一支长矛刺中了背部,痛苦地倒在地上。狮子前爪按着一个盾牌,盾牌边上还有两支折断的长矛。精湛的石雕技艺让雄狮的美髯和毛皮的质感似乎触手可及。
“垂死狮子”据称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中,参加1792年保卫巴黎杜伊勒里宫战斗的瑞士雇佣兵。1792年8月10日,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革命党人追杀,由1100多名瑞士雇佣兵组成的卫队保卫着国王和王后。最后,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760名瑞士雇佣兵也走上了不归路。1821年,丹麦雕塑家在美丽的罗伊斯河北岸的山坡上雕刻了这尊受伤的雄狮。在石像的上方刻有“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的拉丁文,意在祈求世界和平。
仰望这座悲壮的狮像,从狮子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一种崇高中的庄严,一种静穆中的伟大。难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这里时,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一块石头”。
卢塞恩小城最负盛名的便是位于市中心的卡佩尔桥。斜跨罗伊斯河的这座木桥长达245米,是欧洲最古老的木结构桥,是湖边小城卢塞恩的象征。因其有廊顶,又称为廊桥。
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开始绘制于17世纪。这些描绘守护卢塞恩的故事和瑞士的久远历史的画面,让游人走在这座逶迤的廊桥上时,仿如穿越重重历史。
从历史的厚重中出来,抬眼望去,一个中世纪的古城堡赫然耸立在眼前,它的旁边散落着古城墙和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八角型尖顶水塔。水塔高34米,伫立水中,十分坚固,是昔日的水牢,也是作战时安放战利品及珠宝的地方。水塔与廊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美景。
夕阳西下,曲水流殇,卡佩尔桥在阳光流水变化的旋律中散发着魔幻的色彩。德国音乐家瓦格纳来到此地,对这里的湖光山色“简直像着了魔一样”,于是在湖畔建造别墅,在这里度过了6年美好时光,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作品——《纽伦堡的诗人》和《众神的黄昏》等名作。
黄昏时分,不远处的教堂响起了钟声。卡佩尔木桥的身影优雅地倒映在湖面上,宽阔的湖面上沁人的凉风不时吹来。两岸高高低低的童话般的建筑,恍如梦境,如诗如画。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邸宅散发着厚重迷人的光辉。天然的山水与人工的建筑将卢塞恩装扮成一幅和谐秀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