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303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1-10

岑巩 讲好古老思州当代故事

 

  岑巩古名思州,始名于唐,置府于明,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思州为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首先从这里传播于黔境,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岑巩全县辖9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486.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苗、侗、仡佬、土家等18个民族,总人口23万人。

  

□张能秋

 

历史悠久 思州文化灿若云锦

  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年间,始设思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思州宁夷郡;北宋大观元年(1107)再建思州;元代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宣抚司,至元十八年(1281)升为宣慰司,治所在今岑巩老县城,辖府、州、县及长官司六十八个,版图相当于半个贵州省大;明初置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思州府;清承置思州府,辖二县四司八里;民国二年(1913)改名思县,十九年(1930)更名为岑巩县至今。这里曾是湘黔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央集权政治管辖、文化传播、商贸往来等极为频繁之地,当时作为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古思州,加上荆楚夜郎文化在此交融会合,在这里汇聚成五彩纷呈的思州文化,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圣地、文化宝库。

  思州文化史迹灿若云锦。思州“四宝”(思州石砚、思州传世汉砖砚、思州傩戏、古法造纸)、“八古”(思州古城遗址、中木召古城遗址、水尾隘门古建筑遗址、鳌山寺唐代古建筑遗址、思阳观音阁古建筑、思阳禹王宫古建筑、龙田万寿宫古建筑、龙田杨泗庙古建筑)、“十谜”(思阳出土铜锣之谜、大有出土铜鼓之谜、平庄出土古犁之谜、思阳磨湾出土古动物群化石之谜、注溪张家寨古建筑遗址之谜、思州石棺葬之谜、思阳白崖悬棺葬之谜、大有中木召遗址之谜、龙田代店摩崖之谜、水尾马家寨陈圆圆墓之谜)、“十二绝”(上刀山、过火海、踩红犁、喊竹、口吐红火、口衔红铁、过刀梯、手扶红铁链、脚搅油锅、手劳油锅、口衔红犁、赤脚踏钢刀)构成了思州文化的主要内容。

  经过千百年来思州文化的浸润,如今的岑巩已成为大美黔东南最璀璨动人的一颗明珠。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思州文化,对于充分发挥思州文化引领,推进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进而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岑巩县围绕“水墨思州·砚香岑巩”的文化形象定位,建成了思州石砚博物馆,获批思州石砚、思州傩技傩戏等10个省级、11个州级非遗项目和2个省级、2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思州石砚文化艺术之乡”,2014年被授予“黔东南州书法之乡”称号。

  争取项目扶持,加强思州古文物保护和修缮是保护思州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物保护方面,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0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建立数据库122处,仍有58处正在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已完成对征集进馆的1130件清水江文书进行整理、裱糊、编写目录提要、数字化等工作;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岑巩县共申请文物保护资金107.73万元,用于古建筑观音阁、禹王宫、杨泗庙、思州文笔塔等文保单位本体进行相应修缮和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修缮设计工作;可移动文物收藏方面,每年县级预算资金购买思州老物件,作为筹建思州展示馆收存物件展陈;全县在文旅融合、环境配套和数字在线三个方面初定项目4个,完成了岑巩县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凯本镇凯阳)修缮设计文本和拟定11处革命遗迹作为申报省级革命文物名单。

  保护的同时强调传承,岑巩县以思州石砚雕刻为基础,强化传承人培养,举办了全县思州石砚雕刻培训班,组织思州石砚传承人去广东肇庆考察,重点学习了端砚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端砚文化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让思州石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县文广、教科部门积极协作,把思州文化搬进校园,在全县中小学校均设置了思州文化墙,将思州石砚雕刻、傩技傩戏、土家摆手舞、绿茶文化等纳入教学课堂,在全县中小学校举办“千人书画大赛”,激发了学生传承思州文化的热情。

  节庆活动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岑巩县将思州文化保护、开发利用与举办各种节庆活动相结合,把思州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统一,通过展演提升思州文化的艺术魅力。例如依托客楼镇万亩水蜜桃举办“桃花节”,通过竞选桃花仙子,将傩技傩戏、民间山歌、戏曲表演等思州文化融入现代歌舞之中,展现思州文化风采;依托龙田镇“龙舟节”,弘扬古思州龙舟文化,大力推广思州美食;依托水尾镇万亩大坝田园风光,举办“丰收节”,组织花灯、金钱棍、土家唢呐等节目表演,不断丰富群众娱乐生活;依托天马镇玉门洞“农家乐”,举办“玉门洞民俗文化节”,大力宣传古思州土家民俗文化;依托春节、元宵节,组织开展思州花灯、龙灯、思州战鼓等多形式的民俗文化表演,为展示思州民俗文化提供了多元舞台。

  岑巩县民间艺人也在积极探索,着力研发思州文化商品,将文化产业转变为经济效益。目前产生效益的有思州石砚、水尾镇古法造纸、傩技傩戏表演等。经营思州石砚的公司有13家,家庭作坊4家,从业艺人30余人,年创产值1500万元;水尾古法造纸从业人员200余人,年创产值近1000万元;傩技傩戏表演队伍1支20余人,年创收200万元。

  

持续发力 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通过不断努力,思州文化在传承和保护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面对问题,结合实际,岑巩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亟待推进落实。例如加强对思州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加强经费保障,争取项目扶持,加强民间文物搜集及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加强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和保护,加强思州文化的挖掘、抢救和利用工作,加大思州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市场拓展,推进思州文化向市场化转变等等。

  文化是地方发展的根,多元的思州文化给岑巩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播入了生机和活力。未来,思州文化将在岑巩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流传,指引岑巩不断描绘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相信通过扎实地保护和不断地传承,蓝图也将一步步变成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