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正青春
□李风玲
电影《1921》上映,我毫不犹豫地走进影院,成为第一拨观众。冲着黄建新导演,冲着那么多实力派演员的大集合,冲着编剧把建党这100年浓缩在120分钟里的功力。
观影后,我迫切地想说,《1921》是主旋律电影,但它不说教,更不冰冷,它用丰沛而动人的细节,拍出了当年革命先驱的火热青春!
导演黄建新在谈到《1921》与其他表现建党影片的不同时说:“这应该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现当时新青年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革命先辈们的名字在今天璀璨夺目,但当时的状态其实与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比如毛泽东27岁满怀抱负从长沙来到上海,在洗衣房打工存钱准备出国留学;李达和王会悟新婚不久蜗居在十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志同道合共同奋斗。”
在《1921》中,有三个人物特别出彩。黄轩扮演的李达,王仁君扮演的毛泽东,朱一龙扮演的周恩来。他们的戏份在剧中有多有少,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晨,霞光初露。为了中共一大顺利召开彻夜工作不眠不休的李达,打开天窗登上屋顶。他迎着初升的朝阳,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那慢慢洇染开来的喜色,那一脸对于未来的憧憬,在此刻让黄轩表达得淋漓尽致!个人以为这是整部电影中李达表现最好的一节!这应该也是导演想要着重表现的核心:正是当年青年们的满腔热血与火热青春,才诞生了这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如片中祖峰所扮演的董必武所说:“我们是需要行动,但更需要一个政党,能引导行动的政党。她的诞生,才是最最有力的行动。”
电影《1921》中,毛泽东由王仁君扮演,这是继古月、唐国强之后的第三代毛泽东,他的出场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1921年的毛泽东,就是一个热血的青年,王仁君青春的面容、炯炯的目光,完全演绎出了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神韵。有一个镜头,是毛泽东在上海的夏夜奔跑,一边奔跑一边在脑海中闪回着与革命伴侣杨开慧的对话。杨开慧问:“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今天的付出还有意义吗?”毛泽东说:“当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
电影《1921》中的周恩来,由青年演员朱一龙扮演。这应该是朱一龙第一次扮演周恩来,却是非常出彩。他的眼神深邃,举动风华,把青年时期周恩来英俊儒雅又坚毅内敛的气质,展现得恰到好处。当时的周恩来正是旅法期间,风华正茂,一身正气。他虽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是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和邓小平(王源扮演)等人一起,为国内即将召开的中共一大做着积极的声援。尽管在影片中只有三次出场,却是让人一见倾心,过目不忘!
导演黄建新说:“拍摄《1921》,我们筹备了四年,做了无数的史料挖掘工作。我们努力地捕捉我们想要表达的那些先辈身上的个性、理想、信念,让他们不再是符号,而是具体的人。我觉得我们这次创作就像在迷雾中寻找一盏灯,这盏灯就是百年前那些鲜活的年轻人们,我们跟大家一起,朝着光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