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36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0-22

  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上,99家民营企业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其中,贵州黔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贵州万绿城生态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镇远县蔡酱坊有限公司、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上榜。

  为发挥榜样的作用,10月18日,贵州省工商联召开座谈交流会,分享扶贫经验,引导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先进,为贵州决胜同步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贵州工商联召开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典型座谈交流会

 

  10月18日,省工商联在贵阳召开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典型座谈交流会,在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上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的3位企业家代表分享了企业扶贫的先进经验。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从明主持会议。

  会上,镇远县蔡酱坊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英、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义琼、贵州黔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泽英作为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企业在扶贫行动中的做法经验与感想体会。

  省工商联副主席黄金桦、省总商会副会长骆刚、省食品流通商会会长何黔芳、省儿童用品商会会长赵胜祥、省甘肃商会会长贺成刚、省三明商会会长张文标等作交流发言,分别介绍了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与会人员表示,此次获表彰的4名企业家,是我省民营企业家参与决战脱贫攻坚的先进代表,今后将以她们为榜样,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杨从明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自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广泛参与到我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广大商会和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以脱贫攻坚统领企业的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加强台账管理,如实记录本企业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二是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树立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新形象,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三是提炼先进经验,作好总结工作,继续带领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家做出新贡献。

  省工商联部分副主席(副会长)及在筑的商(协)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蔡英:用情用力帮扶 走出共赢新路

  “如果说要有什么感言的话,那就是要感谢党委政府。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国家给了我们如此高的荣誉。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今后我们会将继续把智慧与力量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勤奋耕耘、激情追梦,努力做得更好。”载誉归来的镇远县蔡酱坊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英还是一如继往的低调。

  2015年,蔡英带领公司参与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中,她组织企业班子成员多次到镇远县舞阳镇箱子岩、魏家屯村,都坪镇天印村、都坪村,青溪镇后山村,大地乡河坝村、大地方村等11个贫困村、组、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情况,听取贫困群众的帮扶需求。几年来,采取 “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模式,坚持既要“见效快”又要“利长远”的宗旨,由公司出资金、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把企业发展与村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闯出了一条互动发展、同进共赢的新路子。

  “产业扶贫是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产业的发展来源于市场,我们根据市场的销售量与农户达成协议,实行订单式生产模式,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扶贫模式解决了农户‘种什么’‘种多少’‘怎样种’的根本性问题。” 蔡英介绍,2016年其公司按订单收购主要生产原料830吨,支付农户(贫困户)592.76万元;2017年,采购主要生产原料770吨及禽类、肉类、鸡蛋,共支出收购款1035.7万元;2018年,公司又完成种、养殖订单收购总价款1170万元。

  2018年4月3日,公司出资50万元与深圳新概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江古村种植基地进行长期的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及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让农户在传统种植产量上翻一番。如今,江古村种植豇豆已实现亩产突破10000斤,朝天椒已突破亩产4000斤以上。同时,农户可根据市场价选择自主销售或由公司统一收购,真正形成市场合理,农户的经济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蔡英始终秉承“饮水思源”的治企理念,时刻不忘反哺社会,践行企业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自2018年来陆续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舞阳镇箱子岩村特困户杨廷坤、陈万军、张志军、杨政发等六户特困户购买水泥、石、沙、砖、瓦等建筑材料并运送到户,用于圈舍和院落改造,改善贫困户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了关心关爱贫困户、用心用情真帮扶。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在学习借鉴“校农结合”经验做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带动效应,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新路径,成立镇远县实施“校农企合作”学生食材配送中心,实施“配送中心+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校农企合作”新模式,与镇远县内33个合作社签订供销订单,订单价值2000余万元。2018年,学校食材配送中心共采购当地农产品1200吨,价值1680万元,惠及农户2322户,其中贫困户1322户。通过“校农企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扶贫,在为学生们提供丰富“营养餐”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户(贫困户)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形成了值得在全州乃至全省教育系统推广的经验做法。

  今年以来,其公司又与镇远县23个乡镇签订了13500亩、总价5370万元的种、养殖合同,再次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生动力,真正把专业合作社引向智能化、机械化、市场化发展。目前,公司已通过产业扶贫带动镇远县33个村脱贫,脱贫人数2235人,通过第三方验收,全部达到国家脱贫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蔡英表示:“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镇远县的扶贫工作,凝心聚力,助推镇远县脱贫攻坚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张义琼:让苗族蜡染美向全球

  “获得这份荣誉让我感到万分激动和荣幸,这承载着工商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厚爱,饱含着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鼎力支持。是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这个山村苗族妇女走出山村变成了‘金凤凰’,让我站在这么高的领奖台上,荣获这样高的荣誉,我充满感恩之情。”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义琼笑逐颜开、难掩激动。

  回望创业的4年,张义琼坦言其中有付出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奋斗中有追梦者的快乐。而今,亘蓝母图公司已经发展成集种植、生产、销售、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拥有3万平方米的产品研发、加工、生产车间,13项国家专利,256名员工。公司产品在国内多个设计周中荣获佳奖,深受国内外客户及市场的青睐,该公司生产的非遗蜡染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香港、台湾销售,部分精品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外市场。由于产品特色突出,亘蓝母图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的特别关注,已有来自美国、日本、法国、捷克等国家的人士赴公司参观交流,国内各培训机构先后组团1200余人到公司体验民族文化,公司先后成为北京服装学院、上海海事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定点实习体验基地,并与贵州省社科联“贵州南部社科文化暨特色民族文化中心”协商共建基地。

  在多次调研中,张义琼发现我国大宗中药材原料十分紧缺,而其公司又恰巧与南板蓝根结缘,南板蓝根不仅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传统的天然植物染料,用途十分广泛、全身是宝。于是,她带领公司决定大力种植南板蓝根,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南板蓝根种植区域以三都县三合街道为核心,辐射到三都县大河镇、普安镇、九阡镇,都匀市墨冲镇、匀东镇,平塘县者密镇,丹寨县兴仁镇、扬武镇、排调镇的56个村。截至目前,公司已带领农户种植南板蓝根26700亩,创收1.335亿元,带动5460户农户脱贫增收,许多农户盖上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目前,公司正着力扩大南板蓝根种植面积,提升蓝靛加工、布艺蜡染技术,打造种植、文化、旅游综合体。计划到2020年,南板蓝根种植面积扩种至5万亩,斗牛场、跳月场、民族民间文化展览馆、体验馆及千年古染坊、苗族吊脚楼公寓、民居、游泳训练馆等建成后,预计公司总产值将达到2亿元左右,有1万余户农民将会因为南板蓝根过上美好生活。

  “接下来会继续奋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到2020年,我和我的公司也将开启做绿色产业、筑蓝色梦想的大门,引领更多人民群众,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义琼表示。

 

冯泽英:三大模式助农户脱贫增收

  2006年,冯泽英创办了一家种畜场,随着养殖规模的壮大,2014年注册了贵州黔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种猪、仔猪和生猪养殖。目前,公司占地面积60余亩,标准化养殖圈舍30000余平米,存栏能繁母猪3000余头,年出栏商品猪57000余头。先后被评为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基地、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正安县首家环保型养猪场和种猪养殖先进企业。

  2017年,冯泽英又注册成立了贵州省黔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从事果蔬种植、加工和净菜配送。公司占地30余亩,现有员工148名,配备冷链专用车18辆,采购运输车6辆,安装冷冻库100立方米,冷藏保鲜库2800立方米,安装自动一体化作业线三条,为全县10个乡镇10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万余名学生配送营养餐。

  其公司所在县——正安县,是遵义市唯一一个没有脱贫的深度贫困县。在精准扶贫行动中,冯泽英带领公司大力开展产业扶贫,以三种帮扶模式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即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组织群众种植,公司统一进行订单收购。目前,公司已与14个乡镇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54户贫困户签订了订单,发展了16个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公司每天进行统一收购。由于销路有保障,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很高,共解决贫困人口500余人就业,带动1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公司+特惠贷”的入股分红方式。即公司鼓励贫困户以“特惠贷”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并签订合作协议,由贫困户申请5万元特惠贷入股分红,每年每户分红4000元,分红时间为3年,本息由公司偿还,保证了农户零风险并稳定分红。受益贫困农户共125户,贫困农户分红150万元。

  “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即由公司与村集体签订生猪代养协议,公司先垫资发放仔猪,并无偿提供防疫及养殖技术,村委会监督贫困户养殖,公司以保底价回收(当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以市场价回收),回收时扣回仔猪款,并按标准交给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公司、村级集体和贫困户三方受益。目前,公司已与6个乡镇的12个村合作,受益贫困户340余户1320余人,实现户均收入18000余元。

  这三种帮扶模式为当地群众搭建起了稳定的收入渠道,参与的合作社、村集体及群众在不断增多。除此之外,冯泽英还带领公司对全县10多个乡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共帮扶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79人,资助金额50余万元,提供就业扶贫帮扶资金334.8万余元、产业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各种公益事业和慈善捐助150余万元。

  目前,公司正筹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种养殖业联合项目,通过山上发展养殖业,山下发展蔬菜种植业的模式,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更好地结合起来。项目建成后,将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记者 李 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