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公布200个创建单位名单——
贵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增至9个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日前,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单位名单》,全国200个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11个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通过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拟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其中,贵州的凤冈、七星关、雷山、习水、长顺、江口6个县(区)上榜。
近年来,凤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工作经费、严格考核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建立三级监管网格、“土长制”及“黑名单”,制定主要产业地方标准64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执法查处率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95.59%。
七星关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古茶树之乡。该区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全程监管、风险会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创新监管措施,打造网格化监管、格式化检查、痕迹化管理的“三化”模式,广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产业发展、安全水平实现了双提升。
雷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创建“有机雷山”为目标,完成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建设,建成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2家,其中1家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双认证”;实现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全县有“三品一标”农产品72个,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习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肉羊)标准化示范县及贵州蔬菜种植大县,年出栏生猪84万头、黔北麻羊31万只,有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已形成“监管全覆盖、责任全落实,检打共联动、社会共参与”的良好创建格局。
长顺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执法,落实好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及体系,“三品一标”工作成效明显,农资监管实现电子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极大提升。通过县、乡、村三级合力攻坚,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江口不断加大资金投入,3年累计支出专项工作经费35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农业生产(经营)可追溯平台、手机APP,实现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变;建立农产品产地废物收集体系,严格管控高毒农药经营、养殖环节自配料,加强检测及“三品一标”认证,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收获积极进展。
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要求,清研灵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受农业农村部委托,负责对拟命名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公开征询意见。有关单位、个人若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通过信函、邮件、电话等方式向该公司提出意见,并说明异议的具体内容、理由。
据了解,原农业部曾于2016年12月公布《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命名103个县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市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其中,贵州的播州、印江、罗甸3个县(区)成为全省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上此次拟命名6个,贵州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将增至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