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98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08

北京白云观游览记

□郝 环

  北京白云观为北京最大的道教庙宇。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路东南角,初名天长观,太极宫,长春宫等,至明正统年间改称为白云观,现为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创于唐代开元27年(公元739年),距今己有1200年的悠久历史。现在的建筑主要是清代修建的,整座道观建筑宏丽壮观。占地一万平方米,内有厅房150多间。

  参观白云观,我们的导游特别请来一位资深道士,为我们先介绍一般的道教知识,以提高我们参观白云观的兴趣。

  道士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己有1800多年的历史,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鬼神崇拜。东汉顺帝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用黄老之学,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通过修行的人就可以与道合一,最后得到成仙。当时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也称为“五斗米道”。道教正式成立于四川的鹤鸣山。后来逐渐演变成许多的派别,现在的白云观是全真派的祖庭,全真派以王重阳、邱长春为祖师,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道教是多神教,它崇拜的神和仙,主要有三清、四御。灵宫、斗姆、碧霞元君、八仙等。道教的主要道规有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即皈道、皈径、皈师,其作用是皈依道常待天尊,永脱轮回。皈依经,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皈依师,学以上乘,不入邪念。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忘语,五不酒肉。道士吃饭叫做过斋堂,饭前念供养经。饭后念结斋经。白云观内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唐代的石刻老子像,宋、玄武的檀香炉,邱处机雪山应聘图,老子骑青牛青铜像等多种字画、彫刻、法器等文物”。

  参观白云观,进入山门前见一座单孔石桥,桥下没有流水,是一座旱桥。山门对面是照壁,为一四柱七层歇山顶式的建筑,正面上方的匾额题有“洞天胜境”四字,门前有一对石狮东边的是雄狮,左蹄下踏一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神威,西边的为一雌狮右脚踏一小狮,象征道门昌隆。举目上望见一幅匾额,上书“敕建白云观”四字是当年明英宗皇帝所赐之物;匾额是用生铁铸成的,其寓意为企望白云观坚固长久,因而有铁打白云观的美誉。白云观分中、东、西、三路和七进院落和后院为游览区。其主要建筑殿堂大多分布在中轴线上,配殿和游廊在两侧。我们在中轴线上首先参观的是灵宫殿。灵宫殿建于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景泰七年(1456),重修,清康熙元年再修,殿内奉祀的是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宫,殿内灵宫像为明代木刻彫像,约高1.2朱,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左手掐灵宫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形象栩翃如生,其左边殿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的纸本画像,右边为温琼,岳飞的画像,生动地表现了这四大护法刚正威猛的形象。殿右是鼓楼左是钟楼。

  进入三宫殿,其原名为丰真殿,供奉天、地。水三宫大帝,中座为天宫,即上元一品天宫赐福大帝,左边为地宫即中元二品地宫赦罪大帝,右边为水宫,即下元三品水宫解厄大帝。这中路还有一些殿堂如养真堂、修真堂等都未及一看,即向玉皇殿走去。

  玉皇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奉祀的是昊天金阙全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身着九帝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左右两侧有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是玉帝的四位天师和二待童,殿壁挂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帅,二十八星宿绢丝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的佳作。

  财神殿,原名叫儒仙殿,殿内供奉的是三位财神,中座为文财神比干,左边是武财神赵公明和关羽,殿前书有招财进宝,财源茂盛,买卖兴隆,有求必应等字。男女香客及游人,多到殿内顶礼膜拜,祈求发财。

  救苦殿,在玉皇殿的右侧,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是九幽地府的至高尊神,地位在城隍阎王之上,身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右手执宝剑的塑像,显得慈祥又威武。受难者只要祈祷呼喊天尊的名,就会得到救助化凶为吉。

  老律堂殿,为中路第三进殿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殿内正中悬挂一块金匾,上书“琅简真庭”四字,是康熙帝的御笔,其意指这里是诵经演教供奉真人的祖庭。殿内供奉的是全真道教内的七位真人塑像,他们是元朝初年的著名道士,邱处机、谭处瑞、刘处玄、马钰、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等七人,这七位真人都是全真创教鼻祖,王重阳的高徒也都出身豪门望族,但无意仕途,都受到元朝帝王的封赐。殿内七真坐像皆是明代塑造的。清康熙45年(1706),改为七真殿,清代律师均传授戒律于此,故又称为老律堂。

  药王殿,原名为宗师殿,供奉孙思邈真人,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他被追封为妙应真人,能有起死回生解求一切病危之术。殿内墻壁上所画之图为孙真人医龙救虎图。殿内的柱子上有一对联: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针龙广施慈悯救众生。殿外柱子上的对联为:弃爵位着千金精究医药行阴德,辞珠宝取仙方济世救人心存慈。这就说明孙真人不顾人闯的功名利禄,一心向道济世救人的精神。

  邱祖殿,是白云观的中心建筑,原名叫处顺堂,为全真龙门后裔,奉祀的是邱处机真人,邱祖羽化后的遗体和灵枢即埋在殿下。邱祖了解民间疾苦,有政治头脑和文化修养,他不辞辛劳的万里行,去会见成吉思汗大帝,劝告他少杀人多养息爱民保民。邱祖殿内有一用古树木彫刻而成可容五斗米的巨鉢,鉢口有一金环,上刻“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奉旨重修金环仍供本观”十八个字。是清乾隆王所赐的募化物。殿左右两壁悬挂的道德经是梅花篆字书法,为元代大书法家高翿的手笔。

  四御殿,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原名三清大殿,奉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大清道德天尊。清康熙六年(1662),改建为二层阁楼,上层奉祀三清,下层奉祀玉皇。乾隆51年(1786),改为今名,上奉三清,下层奉祀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衹。走完中轴线各殿景点后,我们转往西路。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像,走近细看其造型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被称为“四不像”其实它的正名叫“特”。据说,它是康熙的坐骑,曾伴随康熙南征北战,“特”老死后康熙很痛心,便命人铸造这匹四不像的神马。

  文昌殿内求功名,殿门外的高大立像为: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其左手拿斗意谓魁字中间的斗字,右手拿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者的姓名,谁就金榜题名了。在殿内见到文昌帝君神像,神貌雍容,坐下驾一白驴,随身带着天聋地哑二童,他是一位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塑像两旁是孔子和朱熹的古铜神像。

  八仙殿,前殿奉祀的是八仙,他们是:持扇的汉钟离、持渔鼓的张果老、持花竺的韩湘子、持葫芦的铁拐李、持阴阳板的曹国舅、持剑的吕洞宾、持笛的蓝采和、持荷花的何仙姑等八仙。后殿专祀道教全真纯阳祖师吕洞宾。

  元君殿,俗称为娘娘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在她两侧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和天花娘娘,均系民间百姓信仰的女神,为求医求子保佑子女平安,来此焚香许愿的女香客很多。

  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殿内展出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每位的名字都用天干地支循环相配而成。甲居十干之首,子居十二支之首,干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满六十为一周,故称六十甲子。本人的出生命,称为本命元辰。不少香客游人到白云观,都要去元辰殿为自己出生的本命拜元辰星宿神,祈求吉祥。元辰殿正中供奉斗姆,为北斗九星之母,是北斗众星之上的尊神。

  白云观山门前广场南面,有一巨大影壁与牌楼,影壁上书写“万古长春”,牌楼上匾额题“洞天胜境”四字,在山门中间券台的浮彫中,隐藏着一只巴掌大的玲珑活泼的小猴。在山门西侧八字墙的最下端,有一只正在攀枝嬉耍的小猴,还有一只小猴彫刻在东路的“九皇会”石碑上。据说若摸到这三只猴,可以祛病延年,四时吉祥如意。

  打金钱眼,山门内有一座单孔石桥,名为“窝风桥”,桥洞口悬挂一枚直径30多厘米的木制大钱,大钱正面刻有“钟响福兆”四个大字,钱眼内悬一铜铃,香客或游人,可用硬币投向钱孔,击中铜钤者,预示财运亨通。这是著名的打钱孔游戏,是游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的地方。

  最后我们走到后院,这里是一处清静幽雅的园林,由三个庭院连接组成。其中以戒台和云集山房为主建筑,四面假山环抱,遍植花草,树木茂盛,繁花点点,春香扑鼻,又有友鹤、妙香两个凉亭,还有一处退居楼点缀其间,左边两幅墙壁上各有一幅24孝与12生肖壁画一幅,画笔生动十分美好,我们在此略事休息后退出,结束了这次白云观之游。此次漫游白云观,对道教知识略知一二,获益不少,真不虚此行。惟因时间倥偬,体力又不足,未能及时参观东路的斗姥阁,罗公塔和南极等殿,深感遗珠之憾,但愿他日重游时补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