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日落黄昏时
□石用超
他们匆匆走在巴黎街头,书店是起点,然后是咖啡馆,然后是塞纳河,然后是小巷,然后是迎面而来的路人甲,以及女主角的邻居和她的小屋。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的情节简单得让人怀疑,甚至没有做爱或者即将做爱的表示。巴黎圣母院的光影,也不过是匆匆一瞥,未见多少诱人之处;埃菲尔铁塔的故事,也只是他们口中的那个似有似无的过去;男主的书和他们的那一夜,并没有任何回忆的渲染。
他们争论着的维也纳之约,阴差阳错中终究只是错付了。事实上,谁也不欠谁,男主的梦,那一次又一次把女主作为主角的梦,男主说的几乎要哭出来的梦,在女主角那个或者真实,还是仅仅是骗得别人愿意投怀送抱的段子的询问中,轻轻带过;女主轻唱的华尔兹,那些深入骨髓的思念,也在男主那个是否在男孩走进小屋的时候,修改一个题目而演绎的问题中,化为无影。
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日子,他们不足为外人道的深埋于心的思念,以及在对日子的绝望中,选择结婚生子,或者恋爱做爱。这些东西,别人看不见,别人不懂得。或者除了彼此,他们并未对第三个人诉说过。
那些都是真实的,男主由于承诺,由于责任,由于社会期待,由于错过维也纳而选择的无性、无爱、无情感交流、无期待、无未来的婚姻,都只做了摆设,却还让别人读出他后来的幸福;女主欲挽回而不得的那一夜,也都只能在自我幻想为虚假的真实中,和别的虚假混杂,以为那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能抱怨男主为何有了婚姻、有了孩子之后还念念不忘她以为虚假的那一夜,并撕开来给读者、给女主?
但是这一切又没有多少歇斯底里,也没有多少挂肚牵肠后再见面时的干柴烈火。整体场面克制,写实。
女主没有挽留男主之意,男主也无取消机票之念。影片结尾,他们也并未一个急着赶飞机,一个忙着去参加聚餐。他们还在一个房间里,共同欣赏着他们都爱的那个歌手表达的东西,但是却又在念着赶飞机的事情。他们终究改变不了什么,他们不过是把内心最无法翻页的情感,或者任何其他人也无法感知的对彼此的爱,再现出来。
他们的那一夜,在日落黄昏时,在彼此的诉说中,真实起来;他们的那一夜,在日落黄昏时,在彼此的无奈中,虚幻起来;他们的那一夜,只存在于他们之间,甚至彼此的认知,都有细节上的差距;他们的那一夜,真真假假,虚虚幻幻,终究无法得知真相。
不过有了那一夜,他们可以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最可能的牵挂,毫无遮掩的对彼此说出来,不用面对读者,不用面对妻儿,不用面对与别人近距离时的无所适从。他们是幸运的,也没有那么多惆怅。
日落黄昏时,希望你也有那个共诉衷肠的人,在船头、在河畔、在咖啡馆、在小巷、在赶飞机的间隙,倾诉思念之情、埋怨情感错付、吐槽虚情假意中,再寻得那曾经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