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的守护
□蒋兴勇
乌蒙山麓沪昆高速镇胜路段,有一个叫龙家沟的坡垄,那里静卧着一座坟墓。当地有户人家,世世代代,情愿为之祭扫守护,悄然诉说无尽的哀思。
乙巳年初秋,我出盘州城往西南行,去往胜境居委会龙家沟,一路奔行了大概两个小时;在龙家沟,从邹家老屋往下穿村道,走坡坎,过石桥,爬台阶,来到高速路对面山脚。正是通过这条羊肠道,不管刮风下雨、泥泞淤滑,邹家全家都会前往那座坟祭拜,已坚守整整五代!
滇黔交界的乌蒙山脚下,邹家从当初冒着追剿危险救治红军,到几代人默默守护这座红军坟、祭奠这座“特殊”墓,再到登上《人民日报》“全国道德诚实守信模范”公示榜,踏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不承想,这跨越世纪的祭守之路,竟长达89载光阴啊!
“为红军烈士守墓,这成了邹家的家事。”当老人捡完坟边杂草枝叶,直起瘦偻的身子,说出这句话,深蓝帽檐下,脸颊间那深邃的目光里,写满了父辈托付的欣慰与恬然。
深秋,午后艳阳洒泻,满坡庄稼鲜嫩青幽,弥漫着清香,偶有鸟儿急促掠过,车辆过往的高速路旁,青瓦白墙掩映在青葱翠绿间。致敬革命英烈,拾掇永不褪色的历史,时光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滇黔的岁月——
1936年2月,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在滇黔边境展开了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红六军团攻打云南宣威挺进贵州盘县,途经平彝(今云南富源县)时,在县城东门桥外突遭轰炸,红军战士赵文荣身负重伤,不能随大部队转移。一天深夜,部队路过盘县平关隆家沟(今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村龙家沟组),悄悄敲开老乡家门,把受伤不轻的赵文荣托付给村民邹学孔。邹学孔明白,家里收留红军伤病员,若走漏风声,让到处搜查的国民党追剿军发现了,不仅危及自家,还会牵连全村。面对受伤的红军战士,邹学孔顾不了这些,赶紧把他抬到老屋养伤。偏远乡村缺医少药,邹学孔四处寻医找药,然而,红军战士因伤口化脓、感染恶化而不幸牺牲。邹家人强忍悲痛,借钱买了棺材,夜幕时分,悄悄安葬了红军小战士。当有外人问起,仅说是自家远房亲戚……
龙家沟凹子园,从此,多了一个无碑的坟墓,多了一段无从知晓的秘密,多了一个血染硝烟的忠魂!
安葬红军战士后,邹学孔不论上坡薅土种地,还是从乡里赶场回来,总要到凹子园坟前看看。虽然儿子邹广阳还年幼,但邹学孔还是带他来到这坟堆前,烧纸,燃香,祭扫,捡枝叶,拔荒芜。邹学孔平常话不多,来到“赵叔”坟前却经常独自喁语,说着说着,眼眶还红润起来。上坟次数多了,邹广阳隐约听懂了父亲的话:“你赵叔是好叔叔,没能治好他,是邹家一生的遗憾!”“赵叔是外地人,亲人不在身边,邹家就是他的亲人,我们要为坟墓守护一生!”
墓地离邹家不远,从老屋远望就能瞅到这个山凹角落的位置。邹学孔常站在院坝里,有时一望就是好几个时辰,这一望,就从年轻时候守到了垂暮之年……
西南地区解放后,邹学孔又堆垒了坟墙,重修了墓地,还立了青石碑,写了墓碑文。这段一直深藏在父亲心中的往事,直到18年后邹广阳才弄清楚。父亲常说起的赵叔,原来,是一名光荣牺牲的红军战士!
茂密树林间,红军烈士墓映入了眼帘。
先烈坟墓前,并排有两块墓碑,大墓碑正面有“赵文荣烈士之墓”,阴刻隶字遒劲醒目。右侧一小块,几十年风霜雨雪洗刷,青石上字迹虽褪色变浅了,仍依稀可识辨:烈士赵同志之墓,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县人,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立。这块方青石,正是邹学孔为红军烈士立的墓碑!
一座坟,两块碑,一大一小,最先的无碑坟墓,到小方石碑上“烈士赵同志之墓”,再到正前方“赵文荣烈士之墓”,诠释了对革命英烈的悄然呵护、悉心守护!多年前,实地勘测高速路段,当得知这个故事,设计师毅然修改方案,把过境线路挪移得远些,为的是,让青山忠骨永世安息……
邹学孔常对儿女们说,邹家要把赵叔当祖辈先人敬待,坟小了要添把土,杂草深了要打整,过年过节别忘祭拜。1983年邹学孔临终时,仍不忘叮嘱儿孙,赵叔的墓要常去祭扫,先拜英烈、再祭祖宗……
先拜英烈、再祭祖宗!邹学孔一生没有什么家财,最后留给子女的遗愿,可是他最难以割舍的心结!邹广阳之妻胡小菊,是个来自云南富源县的姑娘,从1970年嫁过来时,心里就深藏了邹家的“家规”,耳濡目染了邹家与红军英烈的故事。
从自家小院出发,沿坡边田埂,缓缓爬台阶前往墓地。沿袭村里风俗,每逢春节、清明、中元节等传统节日,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俩,像父亲曾带着他们一样,领着儿孙来到坟前。清扫墓地枯枝杂草,摆放鲜花供品,上香烧纸挂青,全家老小向赵叔,向赵文荣烈士,默哀、磕头、祈佑!祭拜了先烈,他们才前往自家老祖父母坟上挂吊,这邹家沿袭的习俗,从邹广阳以来,四代人默默坚守了几十载,从未曾间断……
怀揣对先烈尊敬与思念的朴素情感,邹家几十年来为红军烈士凭吊祭扫,红军坟早已是邹家亲人般的存在,早已成为邹家“祖坟”。对这位特殊“亲人”,就连在邻省云南的远亲也前来一同祭拜,大家心里,早已盛满血浓于水的亲切。
生命中有一种纯美,于血染的风采中悄然绽放昭华;践诺中有一种质洁,蕴藏于战火硝烟间的大爱善举;祭守中有一种信仰,在坚定执着中托起了无穷伟岸的光!
凹子园山丛,杉松挺拔苍翠,绿荫垂野飘香。长眠于青山的革命英烈之墓,已列入全省红色文物保护计划,成了国防教育现场教学的生动课堂,每年清明,学校、机关部门纷纷前来祭扫。年逾古稀的邹广阳,这位全国道德诚实守信模范,而今,也有了新身份——盘州红色故事义务讲解员。
红军战士赵文荣血染滇黔、魂归龙家沟。他的事迹随着邹家世代守坟的故事传颂开来,外地游客满怀崇敬之心,慕名来到胜境街道这个叫“红军坟”的地方瞻仰凭吊,围聚老人身旁,听他讲述守护先烈的感人故事……
一抔热土一抔魂,一生守护一生情。
雄伟壮阔的乌蒙山下,而今不仅是邹家,龙家沟已全部加入守护行列。这些新时代的文明符号坐标,已凝聚成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六盘水这片红色热土闪耀无限光芒。
红军坟,镌刻乌蒙深处的五代守护,厚植世间的善举大爱,象征时代精神的延续,成为家国情怀的时代感召,这何曾不是我们久久追逐的生命礼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