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龙仲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并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在战略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战略重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耕地保护,夯实农业基础,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深刻领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内涵意义,确保思想不偏航、行动不走样
作为政协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献计出力。第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人民福祉、民心所向。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曾几何时,吃饭问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头等大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努力,我国从当年的4亿人吃不饱到如今14亿人吃得好,保障了人民福祉,确保了民心所向,强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粮食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保障供给,将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的关键位置,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奠定扎实基础。第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国家安宁、社会稳定。历史充分证明,粮食供给不出问题,社会就会保持稳定、国家就会逐渐兴盛。粮食安全始终是新时代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支撑,是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压舱石”。特别是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除了要解除风险、化解问题,更要保障粮油肉菜等的供给,稳人心、稳队伍、稳大局。目前乃至今后,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难以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深刻把握重要粮食产品供给保障对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紧抓粮食安全保障,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促进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同时在位。第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大就大在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刻体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必须牢牢把握住的底线红线;我们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对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在已有基础上实现粮食安全向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保障转变,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二、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耕地保护防线,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需要做好“地”和“技”这两篇文章,用耕地保护厚植发展基础,抓好“技”的创新和推广,助力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一是在耕地“数质”上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因此,抓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一方面,做好耕地的数量文章。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安全责任制,清晰界定权属保护责任,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持续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化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强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核实耕地资源信息,强化相关执法和监督。继续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大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的建设力度,细化各粮食生产区保产量、保面积的硬性规定,确保粮食自给率和供销率。激发种粮积极性,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节约成本,通过合作社带头、采取统购统销策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保价格、发补贴做好兜底工作,切实让农民种粮收益有保障,激发他们爱护耕地、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做好耕地的质量文章。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更关乎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因此,在做好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还要提高耕地质量。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产、低产农田的改造进度,科学化采取休耕或轮耕的形式保持土地耕作力,逐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覆盖,有效提升耕地产能。多举措提高耕地质量,从化肥、农药的绿色化、减量化开始,着力减少并消灭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有机肥,探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强化撂荒地综合治理,加强多年撂荒、全年撂荒、季节性撂荒、隐形撂荒耕地的治理,积极落实支持撂荒地种粮政策,将满足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在农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试种最新优质品种,助推种业创新攻关,加强减肥增效、节水灌溉等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想方设法提高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三是在壮大队伍上出实招。加快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拓宽农技人才的上升通道,着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增强农业农民抗风险能力,积极落实对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培训、扶持、补贴政策,促进合作社发挥引领农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壮大农业发展的人才力量。
三、着力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以政协行动响应党委政府部署,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端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的粮食是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抓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以农业现代化的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容推脱的政治责任。党委、政府有需求、政协必须有响应,党委、政府有部署、政协必须有行动,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团结意识,齐心协力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一是搭建协商平台,汇聚粮食安全保障共识。擦亮“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品牌,积极利用协商平台为粮食生产收集办法、汇聚思想、达成共识。比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院坝协商”,宣传介绍相关政策、了解村民意愿想法、共同规划实施,用协商成果快速推进实现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闲田变忙田,为粮食生产降本增效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样的,在优质种业发展过程中,借助“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征求农民意见、广泛获取支持,及时消除困难阻碍,有利于缩短优良品种落地时间,助力种业振兴行动,催生特色产业扎根成长,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二是着力建言献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协就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政协委员多到“三农”一线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围绕如何让惠农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如何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如何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等问题摸实情、察实况、知民心、晓民意,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向党委、政府贡献时效性、针对性、实操性强的真知灼见。三是强化民主监督,主动助力节约粮食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善莫大焉。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政协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主动作为带头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自觉、行动自觉,发挥好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带头作用,宣传和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爱粮惜粮节粮观念。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让“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新风正气浸染千家万户,让端牢“中国饭碗”成为全民自觉。
我们要持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宣传解读好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千万工程”经验启示,推动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进程中,竭尽政协智慧和力量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者系罗甸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