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68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6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引领、支撑文旅融合发展上的重大作用,向科技要动能,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让生活更加美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切身感受到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方式的改变,切实体会到科技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的更广阔空间、更多样可能。


“科技+”助力各地文旅开启新赛道



西安

当历史文化古城遇上现代科技


漫步在大唐不夜城等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一梦入大唐》《消失的法老》《漫步太阳系》《环游地球80天》等数字文旅项目构建起新的文旅场景;白鹿原影视城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电影特效科技馆、山谷光影秀等异常火爆,推动景区向“文化+科技+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视科技旅游景区转变……

西安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多元的方式提高文旅行业含“智”量。

“文物从历史中‘走出来’了,‘走到’我们眼前,也‘走进’我们的心里。”2月18日,在大唐不夜城看过VR影片《兵马俑奇妙夜》的山西游客冯凌晨这样评价。

影片以兵马俑为主角,在虚拟现实、投影、全息影像等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跟随“活化”的兵马俑“驭马疾驰”,得到风从耳边吹过、水滴掉落眼前的多感官体验。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故事,在沉浸式体验的加持下,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让文物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全新魅力。

在陕西,传统的文化旅游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AR、VR、AI、5G等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虚拟场景的不断增加,文化资源上“线”入“云”,掀起文旅数字化发展浪潮,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成果持续涌现,迭代升级、链式发展的西安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邯郸

传统与潮流的激情碰撞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春节假期,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热度不断攀升。

“太震撼了,城墙上有‘梦回邯郸’光影秀,古城内还有人造雪景,穿上战国袍在雪中城墙拍照,意境太美了!”来自邢台市的游客张会霞兴奋地说,雪中身穿战国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后,许多亲朋好友纷纷询问拍摄地点。

春节期间,邯郸每天都有20多场巡游互动和实景演出接连上演,为广大游客带来了“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的独特体验——《古赵迎宾礼》表演中,身着华服的演员们以优雅的礼仪和曼妙的舞姿,重现古赵时期迎接贵宾的盛大场景;《锦绣邯郸》舞剧中,舞者们用灵动的身姿演绎着邯郸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与文化传承;一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浩瀚苍穹中整齐排列,不断变幻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赵都风华》国潮DJ+MC秀中,国潮DJ与MC激情碰撞,将古赵文化与现代潮流音乐完美融合,释放出青春的活力;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等14位历史名人NPC,身着精美古装穿梭于人群之中,他们与游客互动,耐心地解答游客的疑问,让游客在游玩中深入感受古赵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不过是邯郸文旅的一角,一系列现象级话题的持续发酵,成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更有效提升了邯郸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承载的是邯郸三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的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这场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邯郸文旅升级的魅力新篇。


青岛

AI让历史与未来共振


2024年9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发布首部城市AI宣传片《AI西海岸》,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琅琊文化、海洋贸易、海上试验场等元素奇幻呈现,通过虚实交织的画面展现新区“历史厚重感”与“未来科技感”的双重魅力。影片中,AI重构的徐福东渡场景与唐岛湾RAR幻影秀无缝衔接,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成为新区文旅“破圈”传播的里程碑事件。

依托全球首创的“RAR(真实场景+增强现实)”技术,新区在唐岛湾推出“海元宇宙”项目,成功实现三大突破:5万平方米真实海面叠加虚拟光影演绎、1:1数字孪生未来城市地标、元宇宙商业媒介赋能品牌推广。游客仅需佩戴AR设备,便能即刻穿越至“海岸未来之城”,与虚拟历史人物展开奇妙互动,或是投身“奇幻Q桥”数字艺术共创活动,亲身感受科技与文化碰撞产生的新奇魅力。自2023年上线以来,“海元宇宙”项目成效显著,有力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激增35%,夜间消费提升幅度更是高达50%,成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与此同时,新区各大景区积极引入AI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在琅琊台景区,游客只需借助语音助手 “AI徐福”,便能获取个性化的历史文化讲解,深入探寻琅琊台的深厚底蕴;于东方影都融创茂乐园,AI摄影机器人大显身手,为游客精心生成古风旅拍大片,定格美好瞬间。

“在这里,AI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西海岸的另一把钥匙。”正如DeepSeek大模型对新区的评价——新区正以科技重新定义旅游体验,邀请全球游客共赴一场虚实共生的未来之旅。


腾冲

“文旅+科技”激发传统景区新活力


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都在腾冲驻足,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二年抵达腾越州(腾冲),在腾冲39日写下日记33篇,称赞这座边陲小城为“极边第一城”。时光荏苒,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文旅”已成为这座小城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和顺古镇景区,利用智慧旅游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景区可以通过智能调度,更好地匹配游客需求,游客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开启语音讲解伴游之旅。景区47个点位均安置有一键求助报警器,游客遇到困难或有紧急情况时,只需按下“求助按钮”,景区工作人员就会立刻前往帮助解决。

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智慧”设施随处可见,包括自助售票机、有充电功能的休闲长椅、自助照片打印机、智慧饮水机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了“智慧”所带来的便捷。在马帮博物馆,游客还可以通过VR眼镜展示,更形象地感受和顺“走夷方”的历史和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腾冲皮影戏是明洪武年间从江南、湖广、四川一带传入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皮影戏已成为腾冲的一道独特景观,更是腾冲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光影交错中演绎出腾冲的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的光源由火光发展到油灯、白炽灯、电棒、LED灯,皮影靠子的颜色由黑白到彩色,演出剧目内容也更加丰富。

2024年,4D秀·皮影戏院开业,新创皮影剧目《腾冲往事》火热上演。首映日剧院里座无虚席,伸缩变化的舞台、智能化的场景切换,为不同的剧情匹配不同的场景。40多分钟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们直呼不过瘾。“太震撼了!皮影能有这样的发展,我们老艺人感到很欣慰。”老皮影艺人刘上金由衷感慨。

从十指跃动、翻飞皮影的传统,到融合科技、创排新剧的探索,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让人看到了非遗所蕴含的无限生机和潜力。


贵阳

创新形式弘扬长征精神


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国际机场旁,一座红色建筑宛如一条飘带,于天地间蜿蜒舒展。这就是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也被形象地称作“红飘带”。

长征时,红军为贵州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传统红色文化展示形式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红飘带”总设计、总导演王志鸥介绍,“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打破时空界限,以沉浸式体验让长征精神‘活’起来,激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情感共鸣,让历史可感、可触、可参与。”

不同于传统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文物、展板等静态展陈红色历史,“红飘带”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以及空间定位和动作捕捉等技术,将长征历史转化为一个个动态场景。

伴随战士们的身影,“长征路”徐徐展开,蕴含科技与巧思的场景调动着感官,令参观者沉浸其中——眼前雪山高耸,耳畔寒风呼啸;雪山上,是艰难前行的“红军战士”。参观者踏上栈道,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鞋底与地面摩擦的阻力,模拟的寒冷气流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雪山。

在“砥砺征途”厅,游客能感受到低温、强风、雪花与声光电共同搭配的特效,让人身临其境进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步履维艰的雪山场景中,真实感受到红军战士所面对的艰苦环境,进而对红军行军过程中的挑战有更直观的感受。

而在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遵义会议”展项中,场馆利用机械帷幕矩阵,巧妙地构建出会议现场的空间布局。当观众走进这个区域,四周的帷幕缓缓拉开,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湘江战役的浴血奋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爬雪山过草地的万般艰险……在一条条精心构建的故事线中,科技手段贯穿始终,有效拉近了游客与红色历史的距离。

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红飘带”接待省内外游客超120万人次、观演游客超90万人次,彰显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强大吸引力。


 (整理:万里燕)


5070-4-1.jpg

游客在手机上体验青岛“海元宇宙”APP。 资料图片


5070-4-2.jpg

西安《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表演现场。 资料图片


5070-4-3.jpg

光影秀“点亮”邯郸千年广府古城。 邯郸市文广旅局/供图


5070-4-4.jpg

腾冲皮影 资料图片


5070-4-5.jpg

贵阳“红飘带”《胜利丰碑》篇章场景。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