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88期 本期368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16

提 案 回 顾


好提案,是人民政协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鲜明印记。

近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和《政协贵州省委员会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和提案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经有关提案承办单位推荐,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报请省政协主席会议审定,公布了2023和2024年度的60件好提案。本报特选登2024年度的部分提案,以飨读者。



助力通航产业加快建设蓄力腾飞


5049-3-1.jpg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作为打造“六大产业基地”的重要抓手,着力深化航空产业与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奋力推进航空产业城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航空航天产业基地。2024年1月12日,省委书记徐麟在安顺市调研时提出了关于加快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探索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要求。为此,民建省委就促进贵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现状分析

航空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和助推器。当前,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迎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开放发展机遇、深度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改革创新机遇、大力推动全域旅游战略的创新升级机遇、贯彻落实大数据战略的试验示范机遇等战略机遇。贵州省通航产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目前还存在通用航空与观光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消费、应急救援等方面融合不足,航空产业发展中技术能力不足,航空相关人才短缺,规范性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


对策建议

实施“通用航空+”,推进通用航空产业跨界融合。一是通过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打造集科普、旅游、教育、培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航空主题公园,结合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山地自然风光推出航空研学旅行、发展飞行体验项目等,推进通用航空与观光旅游融合。二是推进通用航空与乡村振兴结合,应用于农业防治、农田灌溉、农村旅游业等领域。三是通过发展通用航空电子商务、开展通用航空活动节庆等方式促进航空旅游消费。四是推动通用航空开展应急救援,如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巡视、医疗救助等。

加强各部门联合,推进对通用航空产业的统一管理。一是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贵州通航管理资源。二是由各通航企业派遣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共同组建通航办公室,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三是推动通航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合科研和创新,加强技术交流和与合作。四是建立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加大对通用航空企业、项目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五是推动通航企业与旅游、农业、矿产等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六是完善相关制度,对通航市场化运作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管理。

加大对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领域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快推进通用机场的建设,同时提高已建成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的整体水平。三是优化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五是争取国家层面对航空装备制造、实体运行企业及通用机场建设出台相应政策给予扶持和帮助。六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非遗数字化 守护传统优秀文化之“魂”


5049-3-2.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推进,非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民族众多、文化资源类别多且丰富、文化传播与开发价值高的特点,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愈发成为凸显地域特色、带动旅游深度发展的显著要素。非遗与旅游融合为非遗带来更多的开放性的同时,也需要增强适应性。为此,民盟界提出关于更好推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的建议。


现状分析

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已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各相关部门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非遗开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贵州非遗的开发保护还存在模式单一、形式雷同、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以及非遗传承人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对策建议

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发展。结合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通过数字人文的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数据化处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贵州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文化输出径路、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情况、存在问题等。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要着眼于文化旅游业、工艺品生产、文化艺术业(充分利用非遗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民俗等资源开发出的商业性演出、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产品等)、教育业(充分利用非遗开展各类文化产业专业研修班、培训班等)等方面,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非遗文化原有的文化质素并进行现代化转换,可以利用VR、AR、XR等数字技术在多维融合中不断打造适应产业需求的周边产品,从而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力。

建立以传承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非遗文化传承机制。培养和组建一批热爱非遗文化、专业素质过硬、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并建构较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同时,亦可以加入数字人文的处理方式,记录、分析、传承非遗技艺等。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统筹协调、搭建平台等方式,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部门有序开展工作并推进非遗文化输出和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



推动黔茶出口 助推乡村振兴


5049-3-3.jpg


贵州是全国产茶大省,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贵州不断优化营销流通环境,努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大文章,不断收获茶产业“接二连三”的可喜成果。“产业兴”带来了“百姓富、生态美”,有力打牢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贵州茶叶出口量持续上升,开拓海外市场的茶企不断涌现,茶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目前,贵州已建成出口备案茶叶基地63.8万亩,出口茶生产企业54家、产能2万吨,茶叶已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出口产品的基础是规模,关键是标准,核心是质量安全。为了助推贵州茶扬帆远航,省政协委员骆地刚提出推动做好“干净茶”的相关建议。


现状分析

贵州目前共有700万亩执行了欧盟标准的茶田,按照亩产500斤估算,贵州每年至少有3-4亿斤的干茶产量,出口茶的数量和原料质量安全都有可靠保障,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贵州茶与其它地区同质量茶原料相比,在价格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贵州目前没有大型的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及有规模的出口茶精制拼配示范加工厂,因此大型的国际订单只能通过江浙转向贵州。此外,由于贵州出口茶刚起步,还存在通向国际市场的渠道单一、产品单一、相关出口经验缺乏、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对策建议

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出台黔茶出口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培育和鼓励茶企茶商出口创汇。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比如五年试运行),让相关部门放心大胆地推动“出口创汇”创新,鼓励培育和帮扶出口企业成长。出台切实有效的融资政策,鼓励有意向、有能力的茶企打造一批全国绿色食品(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区、高标准茶叶出口示范茶园基地、高标准茶叶出口示范加工厂等,并打造高标准茶叶出口示范县。出台切实有效的鼓励扶持政策,让茶企茶商建立贵州“干净茶”的海外仓及贵州“干净茶”的品牌推广店,并运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做好海外宣传等。

建立一站式出口对标工作联体。指导出口企业叠加采用“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等便捷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放行效率。支持企业加快出口退税申报,简化出口退(免)税办理流程和办理方式,提高出口企业办理退(免)税的便利程度,为纳税人提供涉税提醒服务。培育引进一批集研、产、销以及关、汇、税、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商贸企业,并采取“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的数字化拼配方式,开发适合目标市场的创新产品,赋能茶叶出口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新的支撑点。加大对出口企业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培育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有业务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