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潜力 激发活力
——龙里县政协“三抓”举措引领机关工作质效并进
□本报通讯员 周 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龙里县政协机关以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积极探索政协工作新路径。近年来,县政协机关将机制创新与作风改进视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深度挖掘内部潜力,全面激发工作活力,通过“三抓”举措,即抓自身建设、抓工作效能、抓守正创新,成功构建起一套更为完善、高效的工作体系,为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有力且全方位的坚实保障。
抓自身建设 夯实服务履职根基
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整合7个专委会及办公室在机关党支部下设立4个专委会党小组,覆盖联系14个界别,构建起“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联合党小组”的履职“一条线”党组织体系,有效激发党员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党建阵地”作用与“协商平台”职能相融合。
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制度,结合机关党组会议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学习,不断完善“五个一”学习机制,通过深入开展“书香政协”“三个一”活动,整合政协文史资料室、委员书屋、委员学习群、讲座论坛等搭建学习平台,在《龙里政协》开设专栏,刊登优秀“读书心得”“学习体会”等,着力提高机关干部“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能力,营造爱读书、重学习、善创新、能作为的浓厚氛围。
强化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清廉政协建设,建立督促考核机制,通过“周调度、月汇报”,强化纪律约束和绩效考核,坚持用制度管人、用标准管事、用考核管效,机关干部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显著增强。
抓工作效能 强化能参善谋功能
加强目标管理。细化明确各委室、办公室人员工作职责及分工,使机关工作做到重精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要点安排表及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印发《工作提示》,逐项明确分包领导、牵头责任人、承办委室和完成时限,实行“对账销号”,确保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
加强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提前沟通、相互协作,保障“五个政协”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活力政协”方面,建立了大会发言制度,引导委员积极发言,开展委员履职线上培训,积极做好参加州政协系统文体活动筹备工作,委员活力进一步增强;“和谐政协”方面,开展了走访联系党派团体人士、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统战对象、企业委员等活动,积极申报智力支边扶持项目,与广西西林县、安徽贵池区和黔西南州等地政协沟通交流,联谊交友范围更宽;“创新政协”方面,创新开展“助力营商环境大改善·政协组织有作为”特色活动,建立调研视察工作制度等,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智慧政协”方面,健全完善智慧政协履职平台管理机制,创新线上培训方式,督促委员用好用活履职平台,履职效能有效提升;“书香政协”方面,制定委员读书活动办法,开展机关干部、界别委员读书活动和龙里民风民俗文化、党性教育文化挖掘工作,搭建好委员素质提升新平台。
深入推进“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不断完善议事机制,构建了全流程、闭环式协商议事工作链条,纵深推进了“请你来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品牌建设,形成“院坝协商”“社区协商”“园区协商”三大品牌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目前,依托镇(街道)政协联络组,按照“1+3+N”模式,开展协商400余次。
抓守正创新 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一线工作理念,进一步做实服务大局的工作。坚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一线积极作为,做到县委、县政府有决策、有部署,政协就有声音、有行动。县政协班子成员围绕深入融入“强省会”、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积极主动在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献策出力。
推动建立“双智”平台,进一步拓展委员履职新渠道。建立“智慧+智库”双平台,打造政协24小时在线、全方位履职模式。搭建“政协智慧履职平台”,以委员履职考核评价管理系统为主体,建成提案管理、社情民意、会议活动、会议发言等管理系统,实现提案、社情民意办理等由线下办理转变为线上办理,大幅节约办理时间和办理成本。聘请29名智库专家,搭建“智库平台”,提升建言资政成效。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在6个镇(街道)设置政协联络组,明确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任联络组组长、统战委员任副组长,并配备不少于3名的组员;将界别委员按专委会联系界别全部编入7个专委会,将机关“改非”干部充实到专委会,确保专委会工作力量有保障、运转更顺畅。建立县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制度,加强与政协各界别的联系沟通。制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各界别委员对口联系370名界别群众,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