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38期 本期3611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圆 梦


□罗国炳


“心中万般感激在这里只能汇成一句简短但最能真切表露我心声的话,那就是‘谢谢!’谢谢你们,让我们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谢谢你们,使我们的内心不再感到迷茫。”

这是在黔东南州“慈德圆梦”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受助学生代表吴晏婷(化名)的肺腑之言。

那天,我应邀出席黔东南州“慈德圆梦”助学工程助学金发放仪式。下午两点半,随着入场音乐响起,我跟省、州慈善总会领导一起走上主席台就座。首先,州民政局领导简要介绍2024年度“慈德圆梦”助学工程基本情况,接着由主席台上的嘉宾向受助学生代表发放助学金,然后是受助学生代表吴晏婷发言,最后,州慈善总会领导作一个简短的励志讲话,活动结束。

在这短短的仪式上,我看着台下端坐着的一百多个学生。他们有些懵懂,甚至有些胆怯,穿着不同样式的学生服,从不同的山区,顶着酷暑风尘仆仆赶到这里。此刻,她们的父母,为了供子女读书,或正在建筑工地做泥工,或在街头巷尾擦皮鞋,为子女积攒学费而奔波着……不知道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而他们,用幼小的心灵和稚嫩的身体与命运作抗争,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夙愿得偿,考上心仪的大学。

散会后,我通过慈善部门找到吴晏婷同学的联系方式,添加她为微信好友,从后来的聊天中得知,她今年考了602分,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可是,8月8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全家人怎么也兴奋不起来,问她什么原因,许久不见她回信,我便不再追问。

之后,随着交流的深入,吴晏婷才把家里的实情告诉我。她是麻江县宣威镇平定村人,父母在家务农,用勤劳的双手挣钱供她和弟弟读书。原先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也算过得去,不幸的是,去年她父亲被查出患有肝癌,在医院治疗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后期还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让家里欠了不少外债,弟弟正在读高中,全靠母亲打工的收入支撑着整个家庭。上大学几千元的学费,对一个欠外债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懂事的她,原本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帮家里分担困难。

吴晏婷对我说,申请到“慈德圆梦”助学金,她仿佛在黑夜里看到光明,在沙漠中遇到绿洲。助学金不仅给她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她精神上的鼓励,给她的世界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她跟我表示,一定会克服困难,怀着感恩之心完成学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对她的关爱。 

几天后,吴晏婷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喜提华南师大亲密六人间”的信息,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知道,她已放飞梦想,踏入大学的校门,我在微信里为她竖起一个大大的拇指。

“慈德圆梦”助学工程,由黔东南州慈善总会发起,积极争取杭州市、佛山市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根据每年募集到的捐款数,以5000元/人的资助标准,把名额分到各县,由各县慈善机构严格筛选,确定资助对象,帮助黔东南州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大学。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累计资助困难学生两千多人,发放助学金一千多万元。今年共筹集资金100万元,资助全州200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帮助许多如吴晏婷一样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圆梦学堂!

2017年“慈德圆梦”助学工程受助学生杨菲(化名),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学习期间,杨菲利用周末时间,去北京市昌平区博智学校当支教老师。那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她教孩子们英语和地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一天,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叫住杨菲,塞给她一个橘子,告诉她“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让杨菲感动并快乐着,杨菲说,“接受帮助的人要学会感恩,努力为社会作贡献,让爱心永远传递下去。”

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刘洪颢(化名),父母离异不久父亲又去世,他和弟弟只能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2021年高考,他被六盘水师范学院录取,在他就要失学的时刻,得到“慈德圆梦”的资助。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今,在读大三的他,已获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初中语文教师资格等一系列证书,获评校级奖学金,在校内积极参加乒乓球、书法、诗词演讲等系列比赛,在校外参加省运会开幕式表演、六盘水马拉松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支教等活动,他说:“当下努力完善自己,将来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

 “慈德圆梦”助学工程已成为黔东南州品牌慈善项目,犹如一座灯塔,在苗乡侗寨传递爱心,照亮困难学子的前行路。愿一茬一茬受助学生,与困难作不屈斗争,为梦想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