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这是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序言》的开场白。
作为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及音乐表现出情感、思想、文化等的艺术形式,舞蹈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反映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还被认为是传承和展示某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9日定为国际舞蹈日,旨在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关注舞蹈、欣赏舞蹈、学习舞蹈,并向所有用身姿诉说时代故事、用舞步追寻文明归属的舞者、编舞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爱好者及相关机构致敬。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两位优秀舞者。
乌宏志:此心安处是“舞”乡
大约五六年前,朋友约我去一鸢剧场看由乌舞团(原名:黔风现代舞团)与香港绰舞场联合创作的现代舞剧《乘·风》,制作人和主演之一正是乌宏志。那时,以前沿的现代舞来解构剧情的现代舞剧在贵州还十分小众,本土专业现代舞者也不多,因此乌宏志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舞剧结束后的现场分享会上,乌宏志说,“舞蹈的魅力之一在于它不是具象的,每个观众都会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次和乌宏志面对面的交谈,让我从那时就埋下的种种探究欲望,得到了具体的解答。
在石头上种树
对乌宏志来说,跳舞从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孩提时对跳舞的热爱延续多年有增无减,但真正让他走上舞台的契机出现在2006年。那时,国内各种选秀节目十分火爆,还是中学生的乌宏志报名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大赛。在才艺表演PK赛中,他一路通过黄平县民族中学海选、新洲镇海选、黄平县海选、黔东南州复赛、贵州省复赛,进入了全国总决赛并获“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称号。在此过程中,从全省到全国巡演,甚至到了香港,舞蹈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后来,乌宏志考上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在校期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他开始尝试自己编创。这其中产生的很多思想火花,成为照亮他未来舞蹈世界的一盏盏灯。
毕业后,乌宏志入职了国内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在团期间,他更加扩宽了对于舞蹈艺术的视野和思维。在跟随贵州大学、广东现代舞团到欧洲、美国进行巡演的过程中,他学习到很多现代舞的先进理念和表达方式,但同时也发现即使能够学习相同的肢体动作,但其背后的地域文化差异却无法弥合,这让他开始思考舞蹈真正的意义,并慢慢清晰了自身舞蹈发展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现代舞。为了追寻这个目标,2012年,乌宏志结束了职业舞团生涯,回到家乡贵州,开始了组建文化公司与乌舞团的探索。
为了表达心中的追求,创业时期他制作了首部舞蹈影像作品《仰望月亮的人》。“仰望”代表了对舞蹈的敬畏之心,“月亮”就是心中的苗族。在这个12分钟的舞蹈中,乌宏志融入了很多苗族的宝贵文化情愫,包括手工刺绣技艺的流失等,但没有刻意编排苗族舞的动作。这就是乌宏志对于“现代舞”的理解——并非特定的舞种,而是以“现代”的手段构建“现代”的思想表达。该作品获北京舞蹈双周青年舞展展演金奖。
2016年夏,乌宏志策划了首届贵州现代舞周,虽然首届活动规模不大,内容只有大师班课程和集中汇报演出,但其意义无疑是从“0”到“1”。在此基础上,2017年乌宏志策划的第二届现代舞周,成为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的主体项目之一,活动内容既包括大师授课、公开讲座、专家研讨会,还邀请到12个国家的艺术团队及艺术家到贵阳演出,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现代舞交流平台。后来贵州现代舞周持续举办,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对贵州现代舞生态的构建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自2021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贵阳山地舞蹈周”活动起,乌宏志的首部大型山地舞蹈作品《风动·铃动·心动》世界首演,乌宏志提出了“山地舞蹈”的概念。随后,陆续推出舞台剧“我的贵阳”三部曲——“前世今生”“此心安处”“此心光明”,用现代舞探索贵阳文脉。比如首部“前世今生”在文昌阁演出,乌宏志邀来贵州省京剧院与歌舞剧院共同演绎了文昌阁古城墙遗址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以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和与舞台背景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宣传贵阳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回顾这段“在石头上种树”的经历,乌宏志的神情平静淡泊,但其背后的种种艰辛可想而知。好在这棵树如今枝繁叶茂,正待花开。
让改变发生
创立于1947年的“爱丁堡艺术节”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的艺术节,所邀请的参展对象包括音乐、舞蹈、戏剧领域中的杰出人士以及深具潜力的新秀。在2023年8月举办的“爱丁堡艺术节”上,由乌宏志带领“乌舞团”创作的《舞游贵州万重山》影像集亮相该艺术节的中国文化周,得到省市区各级宣传部、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一举获得“最佳原创舞蹈作品奖”与“最受欢迎作品奖”。而在此之前的5月15日“中国舞蹈日”,以乌宏志为主推动的“中国舞蹈之都——山地舞蹈实验基地”正式落地贵阳“如意文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表明了“山地舞蹈”这一专属贵州的现代舞IP正在形成。
千岛文化缔造山地舞蹈世界。乌宏志选择贵州极具魅力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族乡村,如梵净山、天台山、红枫湖、夜郎谷、赤水河、仡佬族古寨等作为实景沉浸式演出场地,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舞蹈影像”向“影像舞蹈”转变,更直观具体地展现贵州“山地公园省”的风采。他认为,天地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要诠释“山地舞蹈”的内在涵义,必须要立足于贵州独特的山水之上,让舞蹈自然生发。
如今的贵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展现出更明显的多元性。贵州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山地文化、三线文化、生态文化等,贵州舞蹈也应有其独特标识。在此大背景下,乌宏志提出的“山地舞蹈”概念在业界引起强烈关注。而经过几年深耕,乌宏志认为贵州的现代舞生态正在改变。在为各种舞蹈项目招募舞者时,乌宏志惊喜地发现,贵州籍的优秀舞者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外地舞者被贵州现代舞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吸引,选择留在贵州长期发展,这些都让乌宏志更加坚定了未来要走的路。
一刻悟道,一生追求。从策划贵州现代舞蹈周,到推动举办贵阳(国际)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再到明确提出打造“山地舞蹈”IP,乌宏志在舞蹈的“悟道”之路上不断前行。未来,他也将用毕生的心血去建造和奔赴他理想的艺术世界,继续用舞蹈讲好贵州故事。
乌宏志
中国文联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阳市政协委员、贵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州乌宏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演作品《古道行》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作品金奖,编导并主演作品《太阳山》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金奖,《天蝉地傩》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金奖,《舞游贵州万重山》获2023年爱丁堡艺术节中国文化周“最受观众欢迎奖”及“最佳原创舞蹈作品奖”。2023年获“第四届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荣誉称号。
由乌宏志编导并主演的苗族舞剧《蝴蝶妈妈》剧照。
《我的贵阳·此心安处》剧照。
《我的贵阳·前世今生》表演现场。
巩中辉:以舞蹈回答一切
“伙计们啊!上工哒哟!哟嗬嗨哟……”2022年虎年春晚零点钟声敲响后,国家级非遗“恩施抬工号子”铿锵嘹亮的歌声在舞台上响起,这是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的开篇表演。在舞台最高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红日之下,一个赤裸着精壮上身的男性舞者,背对观众倏然起舞。舞者的动作干脆利落,每一处肌肉线条都透露着一种原生态的美,配合歌声带着人们穿越千百年。这个独舞者就是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巩中辉。
与贵州的三次结缘
有人说,每一个舞者都是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但巩中辉仿佛是从黑土地中长出来般,拥有一种赤条条的生命爆发力,可以精准击中观众内心最深处。鉴于他在舞蹈中粗犷野性的表达,我一直在心里描摹他会是个怎样的人,冷酷?神秘?高傲?不太好亲近?直到他未语先笑,语调温柔地说:“我是江苏人。”一切靠猜测树立起来的形象皆轰然坍塌。采访过程中更印证了他的同事、学生对他的评价:随和、爱笑、略带孩子气的纯真。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江苏是发达省份,一个优秀的舞蹈家为什么会离开家乡,到贵州来发展自己的舞蹈事业?巩中辉娓娓道来,其过程颇有“缘分天注定”的意味。
2000年,巩中辉随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从北京来贵州参加一次慰问演出。正值春夏之交,一下飞机,气候温和,阳光正好,蔚蓝天空上朵朵云彩慢慢游动,给从未来过贵州的巩中辉留下了十分美好的第一印象。演出结束后,他参观了甲秀楼、河滨公园,还看到了苗族蜡染,那时他还颇惋惜地想,也许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来贵州了。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举办,巩中辉受邀参加,又一次来到贵州。正是这次机会,让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贵州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尤其被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原生态民族舞蹈深深吸引。2009年,巩中辉又参加了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的另一新锐赛项——“舞艺超群”电视新人选拔赛,并斩获第二名。在这三次与贵州结缘的过程中,他爱上了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更感受到这片古老土地上孕育着一种独特的蓬勃生命力,正是他在舞蹈发展中孜孜以求的东西。于是,2015年,他正式落户贵州,娶了贵州姑娘,任职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成为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让艺术回归自然
在数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在狩猎成功时舞动肢体以表达内心喜悦。为了沟通,原始人类还舞动肢体模仿各种动物的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开展祭祀、庆祝丰收、战争胜利时,舞蹈成为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因此,无论舞蹈怎样发展,这种与自然、与生灵、与神明沟通的内涵已深深刻入人类基因。哪怕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其背后的原生态属性已逐渐消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要赋予舞蹈作品强大而永恒的生命力,必须沿着舞蹈发展的脉络,回到“母体”中汲取养分。而贵州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共生所沉淀形成的巨大历史人文宝藏,造就了让舞蹈艺术能够深扎厚植的土壤。
来到贵州后,巩中辉一头扎进这片乐土之中,与同事、学生们一起,深入到这片土地的山水之间、民族之间,再将所看所听所思凝练进舞蹈作品之中。他带领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舞蹈学院学生,创作了《Miao》现代舞舞剧。这部舞剧灵感来自靠古歌记录历史的苗族文化,表演中,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传承文化、描绘万物生灵。之后,他又带领2018级学生共同创作了毕业作品《CHAN》,从侗族音乐《蝉之歌》中抽取“蝉”这一昆虫的形象作为依托,以“蛰伏—破土—蝉鸣”这一生命演化现象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礼赞,展示“天人合一”的贵州生态智慧。2019年,巩中辉与贵州师范大学两位舞蹈老师何欢、袁敏一起成立了“嘎嘎舞团”。“嘎嘎”在贵州方言中是“肉”的意思,嘎嘎舞团成立的初衷正是以肉体之舞探索与“自然”的连接。
2020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展展演上,巩中辉和著名舞者朱凤伟表演了他们共同创作的作品《野生动物》。在水上,在密林中,两位舞者赤裸上身,将野生动物的跳跃、奔跑、缠斗、破水而出等转化成极具美感和张力的舞蹈动作,以此致敬自然。
2022年4月16日,在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节目中,巩中辉以舞者的身份与杨丽萍、周深首次同台演绎了《和光同春》。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主题曲。舞台布置犹如真实森林,正契合巩中辉“艺术应该回归自然”的理念,让他的表演更加如鱼得水。他想象自己是一只林间的精灵,舞动着倾诉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与周深空灵的歌声完美配合,引来掌声雷动。
“只创作好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好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在这方面的力量非常强大。”空闲时,巩中辉不停地琢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如短视频等方式来传播舞蹈作品。翻开巩中辉的微信朋友圈,没有一个文字,全是各种舞蹈视频,可以看出他对新媒体传播的高度关注。但我想,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正如余秋雨盛赞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于巩中辉,舞蹈就可表达所有。
采访最后,巩中辉略带腼腆地一笑:“我可说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时间有限,短短半小时说尽一个舞蹈艺术家当然不够,剩下的,就让我们从他的舞蹈作品中去体会吧。
巩中辉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曾任北京现代舞团执行艺术总监,现任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师,嘎嘎舞团、孔雀当代舞团团长。先后与“闲舞人”舞蹈工作室、纸老虎戏剧工作室、杨丽萍等合作,主演的剧场作品有《推敲》《朗诵》《非常高兴》《二十四节气》《酷》《十面埋伏》等。曾参加德国柏林艺术节、苏黎世国际艺术节等。独立编创作品有《乡村医生》、《草》三部曲、《茼蒿》、《湖》、《凉亭》等,是国内跨界舞蹈、环境舞蹈和当代剧场的成熟创作者及表演者。
嘎嘎舞团《状态》表演现场。
杨丽萍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剧照,巩中辉(右)饰演刘邦。
巩中辉在《十面埋伏》中饰演的刘邦。
文/本报记者 万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