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篇”扎实 “后半篇”精彩
——凯里市政协“三化三促”推动协商议政成果高效转化落实
□本报通讯员 李仁良
近年来,凯里市政协从机制创新入手,构建“三化三促”机制,推动协商议政成果由“前半篇”扎实向“后半篇”精彩转变,更好地实现以高质量资政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资政建言规范化,力促协商议政成果“提得好”
科学甄选建言议题。市政协注重建立界别团体广泛“征题”、政协专委办研究“选题”、主席会议沟通“商题”、市委常委会会议“定题”的年度协商计划制定机制,注重从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遴选议题,并主动与市“两办”对接,掌握党政主要领导高度关注的重点,将其纳入年度协商议政计划和资政建言重点,从源头上保证协商议政的正确方向。如,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注重引导政协委员围绕党政主要领导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撰写大会发言材料,编辑整理的46篇大会发言中,精选“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三村工程推进”“三项服务”“农业闲置低效资产盘活”等党政主要领导主推或关注的10个方面主题作为口头发言,有7篇口头发言获市委主要领导现场批示交办,批示率达70%,创历年新高。
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坚持不调研不建言、不调研不提案、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议政,把“深、实、细、准、效”贯穿调研工作全过程,聚焦大局所需开展“点穴式”调研、民生所盼开展“走访式”调研、转型所迫开展“解剖式”调研、治理所困开展“把脉式”调研,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实现向“调查”要质量、向“研究”要成果,做到建言有理有据、对策可行可用。如,聚焦城市小区物业管理开展主席会议视察,形成的《关于规范凯里市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案》,获得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发挥界别集体智慧。出台加强界别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注重引导界别小组就界别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社情民意、集体提案等方式,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的群众意见,并提出专业建议,切实提高资政建言的深度。2023年以来,全市政协18个界别共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8条、提交集体提案15件。
成果交办制度化,力促协商议政成果“转得畅”
实行“一个窗口”出。健全协商议政成果由市政协办统一报送机制,实行专人审核把关,落实专人分类登记、跟踪问效,确保所提交的视察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大会发言、建议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成果在研究审签后的第一时间以报告、函件、专报等形式报送党委和政府。
实行党政归口“转”。推动市委出台《凯里市政协协商议政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办法(试行)》,对市政协协商议政成果报送、受理、交办、办理、落实、反馈等环节作出详细要求,市委办或市政府办受理后,提出办理标准、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呈送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批阅后转交有关部门落实,实现协商议政成果交办的无缝衔接。2023年呈报给市委的24篇视察协商报告中,14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重点批示,市委办全部提出拟办意见,分送有关部门落实。
建立直通领导机制。建立重要协商成果和《社情民意信息专报》直报党政主要领导的“直通车”机制,切实提升转办实效。如,市委主要领导在《关于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国企改革推进情况的报告》上作出“报告质量非常高,值得参考,请青松牵头,认真吸纳,推动我市国企改革破题突围、提质上档”的批示后,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促进相关建议得到及时采纳。2023年以来,市政协共编辑《社情民意信息专报》13期共300条,经直报市委主要领导后,有4期获得批示交办,市督查办对领导批示交办的事项进行重点督查,限时办结率达100%。
建立清单化反馈机制。建立协商议政成果的采纳落实清单化反馈机制,要求各部门对已经落实的、正在落实的、因客观原因暂无法落实的逐项说明清楚,避免落实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期间,立案的246件提案全部按期办结,得到解决、基本解决、部分解决或列入工作计划的达231件,占93.9%;因客观条件所限暂不能解决的15件,占6.1%。其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警大队等部门在办理《关于解决出租车驾驶员如厕难问题的建议》提案中,创新“如厕停车专用泊位”的办理思路,既满足出租车驾驶员的如厕需求,又避免泊车位被长期占用,促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督查问效常态化,力促协商议政成果“办得实”
日常联合督办。采取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市督查办联合督办的方式,以月为周期,对市政协提交的协商议政成果办理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办理落实情况,并将督办结果纳入市政协领导班子对部门的年度考核评价重要参考。
实行重点督办。建立领导领衔办理、督办重点提案,提案办理协商等制度,对党政主要领导批示的协商议政成果,建立专项台账,实行周调度、办结销号管理,着力解决“批示即是结果”的问题。
季度联合巡访。组建由市政协参加单位、各专委会、界别小组组长、政协委员代表组成的“巡访团”,每季度对部门反馈落实的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等办理情况开展1次“回头看”监督,实地核实办理效果,杜绝“假落实”。2023年,市政协办联合市督查办,组织提出社情民意的委员代表对有关部门办理“社情民意”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和督导3次,有力推动了东湖湿地公园公厕、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项目等一批民生事项落到实处。
强化再次监督。市政协将上年度重点协商成果转化列入下年度民主监督议题,跟踪问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地。如,2023年,市政协常委会议对部门落实“五新凯里”建设之“文化新都”“开放新地”“幸福新城”推进情况进行视察“回头看”,推动了市政协2022年提出的协商意见建议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