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方委员:
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本报记者 何佼阳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职,积极建言。自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乌方努力做到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担当作为,“沉下去”寻策问计,“走出去”考察学习,尽心尽力写好“委员作业”,交出满意答卷。
“学习是政协委员非常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需要长期抓好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乌方委员说,委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保险人”也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通过学习不断增加积累、丰富知识,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
过去一年,在乌方委员的带领下,贵州人保财险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紧扣全省主战略、主定位和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三者”定位、“五期”方位,聚焦主责主业,战略性抓紧抓实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再保险、巨灾保险等七大保险业务。截至去年底,贵州人保财险依法缴纳各类税款 8.6亿元,代扣代缴车船税 5.3 亿元;拥有各类从业人员3983名,服务于全省700万名个人客户、6万家企业、240万辆机动车、1718万亩农田、438万户(次)农户;承办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保险等社保业务,服务覆盖人群约1036万人,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保险”力量。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调研,情况才能摸透彻,问题才能找精准,建言才能成良策。”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乌方委员更加注重实践调研,统筹处理本职工作与履行委员职责的关系。2023年,乌方委员积极参加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向省政协农业农村委提交了“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充分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加大全产业链保险支持力度,壮大富民产业,服务乡村发展。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农产品溯源保险等全产业链保险给予一定支持政策”等建议。
乌方委员还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专业优势,围绕保险服务完善贵州省巨灾保障体系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充分调查研究,并在今年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保险服务完善贵州省巨灾保障体系,推进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提案。
乌方委员介绍,我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历来自然灾害事故频发,面临的巨灾风险不断升高。一方面,部分区域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威宁-紫云、松桃-独山、开源-平塘),不时有中小型地震发生。另一方面,逢春夏交替时期,有重大雹灾、暴风雨、泥石流等巨型灾害。巨灾事件发生后,救灾安置、救援、鉴定、善后等工作专业性强、资金需求大、资源投入高。而巨灾保险作为抵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具有天然的风险管理和防灾防损功能。
为此,乌方委员建议,贵州要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通过保险机制的杠杆作用,极大减轻巨灾事件对财政与政府管理的影响。同时,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可减少居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提高承灾个体或家庭的承灾能力,在受灾后能够及时获得生活保障和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笃行不怠勤履职,展现委员新担当。谈及新一年的履职工作,乌方委员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坚持委员履职和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方委员(中)在农村服务网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