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40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李晓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正确政绩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率先垂范,为全党上下树立了典范和标杆。今天,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必须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上下功夫。

一要深刻准确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要论述的精神和精髓。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重要指标。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党员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员干部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政德修养、为官之道、民本思想、勤政廉政的殷殷期待,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有了指针和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准确领悟其理论精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澎湃动力,在正确政绩观引领下群策群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挑重担、尽职尽责履使命,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力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奋勇向前。

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就是,想问题、搞研究,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这是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原则。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以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价值导向,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涵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

三要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是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是最大的政治。要在加强理论学习中、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深刻认识到核心就是力量、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未来;全面把握“两个维护”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和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最大政治保证。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本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开展工作,始终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导向,始终站稳党的立场,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

四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添砖加瓦。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梦想,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桥梁;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钥匙。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他们用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模范带头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中建功立业,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伟大时代呼唤勇于担当者,伟大时代也给担当者提供了善于作为的舞台。当前,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党员干部就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作为,用奋斗书写灿烂的明天,用担当描绘未来的画卷,用作为打开事业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贵州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