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339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9-12

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孟荣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高瞻远瞩、提纲挈领,指出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从江县怎样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怎样让民族文化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文化自信,彰显特色优势,抢抓机遇夯实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基础

一是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用好用足“黎从榕”作为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政策红利。打造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园里都有什么?对从江来说,应考虑吸呐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因为民族文化才是最具旺盛生命力和传播力。相关部门要认真研判、谋划,引入成功的文化企业发展从江民族文化。二是紧跟文化旅游火爆的发展态势,积极融入榕江“村超”、台江“村BA”出圈,促进县域抱团发展。“黎从榕”少数民族文化虽有共性,仍要突出彰显从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作为相邻周边县,从江要利用两大活动品牌的流量,充分展示本地民族文化,吸引客人、留住客人,实现借力发展。三是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褒扬工作。可从县级层面表彰(表扬)一批为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收集和出版优秀民族文化成果,制定出台《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促进办法》等政策文件。


二、发掘文化元素,做好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从江的优秀民族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占里的款约文化内容丰富、哲理性强,闪耀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是贵州农业的一块闪亮招牌。优秀的款约文化、传统的农耕文化等,都是从江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都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日常中。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这篇大文章。

一是围绕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推出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做文章。目前,占里已经成为环线的重要驿站,但全县还有很多传统村落、特色村寨未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可结合县情实际,考虑做从江自己的乡村旅游公路专线或环线。二是围绕贵南高铁贵阳到荔波段开通,国家加快建设西部大通道旅游公路,将从江月亮山百里梯田融入荔波旅游经济圈,能够更好的展示加榜梯田、下尧传统村落、长牛红色文化等特色景点。通过把景区景点的嵌入结合,形成荔波小七孔—从江百里梯田—榕江村超精品旅游线。三是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的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和亮点,彰显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优势,防止千篇一律、同质化竞争。


三、坚持守正创新,合力谱写从江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华章

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是黔东南州的两个“宝贝”,更是从江县的优势。我们要用好这两大优势,发挥好“桥头堡”和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的优势,促进从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反哺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是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推进旅游产业化不是哪一个单位的事,很多要素都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仅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合力。“吃住行游购娱”涉及很多部门,牵头部门更要恪尽职守,涉及的部门都要履职担当。二是树立“桥头堡”旅游经济圈大局意识。与榕江、黎平相比,从江更有区位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更丰富。要找准、用好自身优势,谋划好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综合运营体制,利用黎平肇兴、榕江“村超”的流量,抓好软硬件服务提升,发挥出“第一站”的集散作用,吸引更多游客在“第一站”先下车,然后分散到榕江、黎平等周边县份。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在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在全国性歌咏大赛中,从江侗族大歌通过创新发展,获得过民族唱法金奖,得到了评委和观众认可,这就是创新的成果。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县政协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要在文化旅游从破圈到出圈、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工作中积极建言、多谋良策,集思广益推动从江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作者系从江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