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政协:
“加减乘除”法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通讯员 韩 晓
近年来,钟山区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创新推行“加减乘除”法,构建调研、核实、采写、收集、编辑、报送、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新模式,不断提高社情民意信息质量,有力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用“加”法补齐短板提高度
找准突破口。区政协把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听民声、述民意、解民忧,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作为政协一项特色履职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政协办公室、各委室各司其职,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负责抓、政协委室具体抓、报送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制度助实施。区政协党组牵头制发了《政协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细则》《政协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员会社情民意信息领导批示件反馈跟踪问效制度》等方案。组织修订《政协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员会委员履行职责考核办法》制度,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委员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委员年度履职考核。
培训“传帮带”。召开区政协“书香政协”读书学习会,通过“委员讲、委员听”的方式,促进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将社情民意信息写作培训作为委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邀请市政协委员讲授社情民意信息撰写方法。今年以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调查研究等主题召开区政协“书香政协”读书学习会6期,举办委员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
■用“减”法去繁就简增准度
选题精。在选题上,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严格审查把关,注重对收集和反映的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优中选优编制发布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确保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始终围绕中心抓“重点”、聚焦发展抓“热点”、紧扣民生抓“难点”。
内容精。始终坚持把立意准确、客观真实作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根本,对收集的信息,逐一调查核实,并邀请有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加大对社情民意信息的鉴别筛选和分析提炼,确保报送到党政领导或上级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始终分析透彻、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篇幅精。坚持就事论事、一事一报原则,杜绝套话、简化格式,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三个部分行文,注重反映社情民意的普遍性、提高建议部分的务实性,切实增加社情民意信息的可读性。去年以来,共报送《社情民意信息》6期,2022年9月报送的《关于规范房车管理、加强房车营地建设 促进市中心城区避暑经济良性发展的建议》得到时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的批示,推动房车营地建设从无到有取得实际性进展。目前,钟山区在建房车营地3个,投入使用5个。其余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社情民意信息均获签批。
■用“乘”法以点带面拓宽度
利用线上载体。充分利用委员履职交流群等网络载体,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提高征集速度和工作效率。如,《部分凉都品牌羊肉粉等早餐店价格上涨将对凉都外宣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需引起重视》的信息来源于委员交流群,该社情民意信息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推动有关舆情得以化解。
扩大线下平台。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通过“六进”流动“院坝协商”平台,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搜集基层社情民意信息。创新委员“双报到”制度,263名政协委员走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呼声,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督促钟山区第二十一小学项目尽快复工的建议》的信息来源于“院坝协商”进学校活动,信息报送后,项目复工得以重视,获学校师生的纷纷点赞。
拓展其他渠道。把全委会议、常委会议委员发言以及未立案的提案和调研视察报告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从履职成果中提炼转化成社情民意信息。去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信息线索64条,形成工作力量的“乘数效应”、经验成绩的“倍增效应”。
■用“除”法破除瓶颈保力度
注重成果转化。以制度保障跟踪问效,对领导批示的社情民意信息强化监督力度,通过开展督办、“回头看”等方式促成果转化。今年6月,对规范房车管理、加强房车营地建设等有关工作开展“回头看”,促房车营地建设更加高质推进、避暑经济更加良性发展、旅游服务更加热心细致。
畅通反馈机制。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台账,由专人负责进行跟踪对接,及时向委员、政协参加单位、政协界别组(联组)和基层政协工作联络组通报采用情况、处理意见、有关批示及落实情况,有效解决“情况不明、反馈滞后”的问题,确保报送信息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优化表彰氛围。修订《政协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员会委员管理制度》,将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优秀委员评定的重要依据,每年评定一次优秀委员和先进办理单位并给予表扬,营造了委员带着情怀调研、带着激情撰写,部门带着热情办理的工作氛围,形成调研、采写、办理齐头并进的工作模式。今年2月,在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表扬了40名政协委员和18个先进办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