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316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无名英雄


□罗登宜


关于中央红军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及他们的大名,《红军长征编年纪实》《红军长征大事纪略》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党支部书记)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在安顺场渡口强渡大渡河,迅速击溃川军第5旅第7团一个营的守军,占领并巩固了滩头阵地,为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占领的大渡河防线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缺口。可是,如果要问:当地百姓、船夫和水手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17勇士强渡大渡河,并帮助中央红军先遣团渡过大渡河的?只有从当年亲身经历强渡大渡河的红军指战员们的回忆录中去寻找答案了。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彭加伦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怎么强渡呢?浮水是不可能的,渡船又只有一只,水手又很怕。没有本地水手,船不但撑不过去,而且船不被冲翻也要冲下几十里。但群众总是热烈拥护红军的,经过耐心的宣传,水手抱定了决心,不怕一切牺牲,无论如何,要把我们撑过去。枪声是像放鞭炮一般的响起来了,打得河水四溅飞扬。我们的炮,我们的机关枪,也向着敌人猛射,口号声震天动地。十七个英雄迅速的一跳登船,船像飞一般过去了。我们的军委参谋长(伯承)在河岸高呼:勇敢冲锋,冲过去呀,你们是光荣的英雄呀,无论如何要渡过大渡河。船拢岸了,十七个英雄飞身一跃就上了岸。接着,一排手榴弹,夺取了河岸上工事。接着又攀藤负葛,爬上石崖。敌人在上面猛烈扫射,手榴弹拼命的打下,他们终于爬上去了。又是几排大枪,又是几排手榴弹,把敌人打得鸡飞狗走。高山的堡垒,又被我们十七个占领了。”

陈虎的日记体史作《长征日记》记载:十七勇士在当地船工、水手的极力帮助下,登船离开岸边,飞一般的划向对岸时,团长杨得志从望远镜里密切地关注着船上的情况。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涛颠簸起伏,四周是枪弹激起的浪花。杨得志从望远镜中发现,一梭子弹突然扫到船上,有个战士捂住了自己的手臂,他怎么样?没待杨得志想下去,又见渡船一下子滑出几十米,撞在一个大礁石上。“糟糕。”杨得志自语,心都要跳出来了。就在这时,杨得志看到,从船上跳下四个船工,他们站在滔滔的激流里,拼命地用背顶着船,船上另外四个船工也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一阵搏斗,渡船终于又前进了。在后方火力的掩护下,十七勇士终于冲上了对岸。

试想,如果没有当地具有高超撑船专业技能的船工、水手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拼命地撑船,并在激流中用自己的背顶着船,十七勇士能够胜利到达对岸,击溃敌军并占领敌军阵地吗?

5月26日早晨7时,林彪、聂荣臻发电报给董振堂、李卓然、彭德怀、杨尚昆,通报安顺场渡口情况,在介绍了大渡河的水情和架桥情况后,林彪、聂荣臻说:“找到船共四只,只一只是好的,可容四十余人,余三只均坏,刻正赶修中。我一团主力已船渡北岸,余尚续渡中,上午十时前可全部渡完。该团渡完后,一师即继续渡河。”

时任一团政治部主任的冯文彬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第二天(5月26日)船已增加到三只了,撑船的水手亦到了八十多个,(但)大渡河水流急,每秒钟有四米以上流速,船夫异常吃力。一只船须有十多人撑船,每人只能撑几次,马上就要换班。”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船夫、水手们轮着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船一船地将红军先遣团官兵渡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的对岸。

试想,如果没有当地群众和八十多个船工、水手帮助红军寻船、拖船、修船、撑船,并一船一船地将红军官兵渡到对岸,红军先遣团的官兵们怎么能够在5月26日上午十时前全部完成渡河任务?

从船夫、水手们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帮助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并将先遣团的红军官兵们一船一船地渡到大渡河彼岸的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英勇的船夫、水手们,时刻面对着生命的危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当地群众、船夫、水手们帮助红军办事,一旦被当地特务、汉奸告发,是要被国民党当局按“通共”“通匪”之罪论处的,甚至连自己的亲人、家属也会受到连累。可是,为了帮助红军,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这些无名的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5月29日,红一军团四团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妄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队伍,人民则是红军最坚强的后盾。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红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意志力;更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