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31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龙里县政协:“三提升”推动机关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龙谐轩


  近年来,龙里县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要求,在抓好服务、提升效能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推动新时代龙里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引领,提升机关服务“活力”


  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整合7个专委会及办公室在机关党支部下设立4个专委会党小组,覆盖联系14个界别,构建起“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联合党小组”的履职“一条线”党组织体系,有效激发党员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党建阵地”作用与“协商平台”职能相融合。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制度,结合机关党组会议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学习,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素质能力。开展“书香政协”“三个一”活动,整合政协文史资料室、委员书屋、委员学习群、讲座论坛等搭建委员学习平台,并将委员学习培训情况纳入考评,提升委员能力素质。开展委员系列读书活动,在《龙里政协之窗》开设专栏,刊登县政协委员和县政协机关干部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成果,营造政协爱读书、重学习、善创新、能作为的浓厚氛围。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在6个镇(街道)设置政协联络组,明确镇(街道)党委副书记任联络组组长、统战委员任副组长,并配备不少于3名的组员;将界别委员按专委会联系界别全部编入7个专委会,将机关改非干部充实到专委会,确保专委会工作力量有保障,运转更顺畅。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制度,加强与政协各界别的联系沟通。制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各界别委员对口联系370名界别群众,拓宽群众表达述求渠道。


健全机制,提升机关运行“动力”


  完善政协工作机制,促进政协履职更聚力。建立健全县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议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等4项制度,通过系列制度的健全完善,全面提高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完善委员履职机制,促进委员履职更积极。制定政协委员履职工作规则、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界别活动办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明确委员开展好“撰写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参与一次界别活动、办好一件实事”等“五个一”履职活动,充分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主动性。

  健全完善机关工作规章制度,确保机关工作更有序。新建和修订完善机关规章制度,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做到办文精品力作,办会规范有效,办事恰到好处,政协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守正创新,提升政协履职“内力”


  紧扣州政协工作部署,聚焦全县中心工作、发展大局,找准履职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把创新作为工作主基调,深度谋划推进重点工作,确保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推动建立“双智”平台,进一步拓展委员履职新渠道。建立“智慧+智库”双平台,实现政协24小时在线、全方位履职。搭建“政协智慧履职平台”,以委员履职考核评价管理系统为主体,建成提案管理、社情民意、会议活动、会议发言等管理系统,实现提案、社情民意办理等由线下办理转变为线上办理,大幅度节约办理时间和办理成本;聘请29名智库专家,搭建“智库平台”,提升建言资政成效。

  深入推进“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进一步促进协商民主更深入。推动建立“联络、指导、信息”三个体系,完善“精选议题、商前调研、商果报送”三个流程,搭好“阵地、活动、建言”三个平台,依托“委员、乡贤、党群”三支议事主体队伍的“四个三”机制,并采取“闭环”推进每半年一考核一观摩一推进会和主席会议成员每月一指导等工作,构建全流程、闭环式协商议事工作链条。目前,依托镇(街道)政协联络组,按照“1+3+N”模式,已建成镇村级“请你来商量”示范型协商议事室24个,开展“微协商”“院坝协商”300余次,受益群众15余万人。

  坚持一线工作理念,进一步做实服务大局的工作。坚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一线积极作为,做到县委、县政府有决策、有部署,政协就有声音、有行动。县政协班子成员围绕深入融入“强省会”、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积极主动在重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献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