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79期 本期327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在广阔的艺术世界里挥洒自如


——潘闻丞“来去自油”油画作品公益展观展记


□本报记者  何佼阳  万里燕



4659-4-1潘闻丞.jpg

  潘闻丞:省政协常委,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支画笔,饱蘸亮丽色彩;一张画布,反映美好的现实生活。“溪山翰迹·来去自油——潘闻丞油画作品公益展览”自2022年12月17日开展以来,观众反馈好评如潮。本次展览展出了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潘闻丞精心创作的160幅油画作品,涵盖花卉、静物、人物、风景等系列内容,有宏大叙事也有日常聚焦,更有春意盎然的花卉系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多年来从事绘画的艺术成就。

  该展取名“来去自油”,这是个谐音梗,一语双关。艺术家将所见所闻化为创作的素材,而又不失温暖亲切,生趣顿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自由”,在艺术里来来去去的“自由”,那种轻松的状态着实叫人羡慕不已。正如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恒的评价: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写照,是人们对未来的期许,潘闻丞用艺术的笔触感动自己也感染着别人。他的作品用最少的语言进行着更高的提炼和概括,促使他的艺术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步入展览序厅,映入眼帘的巨幅海报上正是潘闻丞的油画作品《请坐》。画面中展现的是几个月前在孔学堂举行的曹琼德个人画展上,开幕式合影时各位嘉宾因为拍照站位相互谦让的场景。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礼让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古已有之,现代社会礼让更是公共场合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德,是中华优良传统,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时主持人邀请嘉宾合影,大家彼此谦让,我忽然觉得,这种谦让不是礼仪客套,而是有着中华民族的谦卑精神,让我有了创作冲动。”潘闻丞回顾当时的场景介绍说。这幅画中尽管没有具体刻画大家的五官,但通过写意的手法再结合各自的特征,现场的好友们纷纷在画面中找寻着自己的身影,颇有趣味。

  在此系列中,潘闻丞和好友们的日常——月下《烧烤》《烙锅》,共同《宵夜》,一起《听琴》《写生》,生活味十足;《示范》中,学生们围观学技法,生动又真实。

  “在我眼中,万物皆可成画,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艺术方向。山川河流、人物、花卉、城市景观,无关题材,触动内心最重要。”展览现场,大部分画作来自潘闻丞近年来的“朋友圈”,谈及创作灵感潘闻丞颇为感慨,他说:“近几年,晒‘朋友圈’成为大家的日常,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也常常感动我。”贵州油画协会会长赵竹对潘闻丞油画色彩表达给予很高评价:“潘闻丞对感官世界的表达非常自然,这种对色彩敏锐的察觉,他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他的画有了更多现实主义的理性思考,尤其是以《冰箱》为代表的系列作品的呈现。”赵竹提到的作品《九月·贵阳冰箱》是2022年9月,其时贵阳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潘闻丞从朋友圈中取材,用画笔记录了多个家庭的冰箱内容,也记录着特殊时期的温暖和感动……

  时光易逝,见证时代变迁的作品也显得格外珍贵。潘闻丞在创作中善于发现城市美,《读书路》《开发新居》《小城》《同城大道》等作品勾勒出30年间的历史痕迹,律动变幻、虚实结合,令人倍感亲切,展现出平和的人文精神、宜居的环境,让参观者感受画家对故土的理解与感悟,处处可见贵州文化的地域特征与审美特质。

  潘闻丞很多作品都是他的身边人身边事,也正因为此,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生动鲜活,引参观者产生共鸣。也可以说,他用画笔记录下了一段段难忘的经历。

  展览的压轴作品是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最高奖的《哀悼日》,这幅长3.5米、宽2米,表现2008年汶川地震的作品,近乎黑白色调的画中,点点白光汇聚成人海,震撼人心,令不少观者驻足沉思。关于作品背后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当年汶川地震后,省红十字会和省美术家协会组织15名画家前往灾区慰问并收集素材,潘闻丞是其中一员。回来后,他和其他3位画家一起组成创作小组,4人耗时数月,画了无数次草图,才定下最终方案。最后由潘闻丞执笔完成了这幅作品。

  毕业于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的潘闻丞,曾任贵州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现任贵州画院院长、贵州美术馆馆长,同时也是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可说是一肩挑数职。而无论在哪个职位上,他都做得有声有色。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作为潘闻丞的同学和好友,这样总结潘闻丞的多面人生:“难得的是,教授学生时,就自由放松地分享自己的调色盘;任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时,他把全省的美术家们团结一起共同创作;作为画家,在各类忙碌的工作中依然“高产”。观众可以驻足在每一件作品前,静心思考画作更深层次的表达,有着一名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

  把画展命名为“来去自油”也正是潘闻丞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总结:“自由是我的绘画态度,打破固定模式,一切自由发挥,忠实于自我。我从不刻意作画,不会为创作而创作,常常是外出被一个不经意的风景吸引,驻足欣赏而后摊开画布,饱蘸色彩,涂涂抹抹,感性、直觉、灵感,自由自在。”


4659-4-2《一米的守护》-80cm.jpg

《一米的守护》 80cm×80cm 布面油画


4659-4-3《桃花系列一》40cm.jpg

《桃花系列一》 40cm×80cm 布面油画


4659-4-4《路边》-80cm×80cm.jpg

《路边》 80cm×80cm 布面油画


4659-4-5《示范三》80cm×80c.jpg

《示范三》 80cm×80cm 布面油画


4659-4-6《素琴》-60cm×80cm.jpg

《素琴》 60cm×80cm 布面油画


4659-4-7《请坐》80cm×200cm.jpg

《请坐》 80cm×200cm 布面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