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24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沿河自治县政协:“三个坚持”落细落实“院坝协商”


□姚 能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政协以坚持高规格搭建平台、坚持高标准规范协商、坚持高质量协商议事“三个坚持”落细落实“院坝协商”工作,有效发挥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参与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政协“有事好商量”的沿河实践。


坚持高规格搭建平台


  县政协及时将“院坝协商”试点工作向县委作专题汇报,制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开展“院坝协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委审定,积极争取县委对“院坝协商”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健全“院坝协商”机制,由县政协牵头成立县政协主席任组长,县委办主任、常委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县政协各委室主任和专职副主任以及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委主任为成员的“院坝协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六个指导组,加强工作指导;并在试点乡(镇、街道)成立“院坝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书记任组长、乡镇长和政协联络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辖区内政协委员为成员,具体负责联络开展“院坝协商”工作。目前,县政协明确黑水镇杨寨社区、官舟镇马脑村、板场镇塘坝村、谯家镇长征村、晓景乡七三村作为“院坝协商”试点,每个试点解决2万元工作经费,推动建立“院坝协商”固定协商平台,做到有场所、有主体、有设施、有标识、有制度、有人员“六有”保障,实现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引领化。坚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形成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支持配合、共同参与、共同推进“院坝协商”的强大合力。


坚持高标准规范协商


  按照“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要求,制定“选定协商议题、制定协商方案、开展协商调研、围绕议题协商、落实协商成果、协商成果反馈、材料整理归档”的协商议事流程,构建“精选议题、调研沟通、协商讨论、意见汇总、成果转化、落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将政协委员下沉至村(居)对“院坝协商”协商议事活动进行联系指导,重点收集社情民意、梳理和把关协商课题、开展协商调研、做好协商服务和跟进协商意见落实等,把委员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按照“众人的事由众人来商量”的要求,把村(居)干部、党小组组长、网格员、联户长、行业部门责任人、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和利益相关方代表作为协商议事成员,并通过他们把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引导到“院坝协商”协商议事平台上来,让基层治理工作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


坚持高质量协商议事


  坚持把“院坝协商”与乡村振兴实践有机结合,聚焦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具体的利益问题,以“小切口”做民生“大文章”,多建惠民之言、多谋利民之策,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呼声,梳理民情访谈线索,关注社会关切选题;密切与相关部门沟通,立足县域发展选题,并采取乡镇政协联络委、界别委员、村居干部商题,提请乡镇党委定题,报县政协备案的方式,自下而上、酝酿协商,抓关键点、找切入点,围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规范酒席事务、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确定年度“院坝协商”课题,让协商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促进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有机融合,为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发挥政协应有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把提质增效贯穿“院坝协商”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做到议题有活力、协商有实招、落实有成效。对达成共识的协商成果通过公示后,属群众履行的义务,由村党组织督促落实,属村(居)承办的事项,由村(居)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属行业部门的事项,由县政协督促其按规定办理。同时,通过“回访”“通报”等形式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有力有效推动基层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截至目前,官舟镇马脑村,黑水镇杨寨社区、凉村村、大山村,团结街道红花盖村,泉坝镇算子村、三坝村、大泉村,黄土镇雪花村、大元村、杨家村,淇滩镇铜鼓村、板场镇大坨坝村、中界镇天坪村、夹石镇老寨村、祐溪街道白果树村、晓景乡七三村等11个乡(镇、街道)的17个村(社区)相继召开了政协“院坝协商”“社区协商”会议,协商主题主要围绕推进乡风文明暨革除丧葬陋习、规范酒席事务办理、人居环境整治和森林防火责任落实、特色产业发展等,社会反响良好,干部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