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21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0-25

在传承中谋“新变”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10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传统医药日。

  1991年12月12日,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至此以后,每年的10月22被定为世界传统医药日(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Day)。世界传统医药日的设定,对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传统民族医药发展也有深刻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也是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代代中医人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

  日前,由中国外文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众多专家围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论坛主题建言献策。本报整理了部分代表性发言,以期从中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地释放中医药文化价值,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有径可循”

  一、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与各国及国际机构一道,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进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分享中医药防控疫情经验。

  在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医药防病治病疗效的基础上,我们要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不断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服务水平,为世界各国民众提供健康保障,推动落实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二、坚持互学互鉴,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深化全球卫生治理合作以及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交流合作,巩固拓展与有关国家政府间的中医药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机构和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国际推广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中心、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传统医学发展。

  三、坚持创新创造,讲好中医药故事。我们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内容研究,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中医药疗效证据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医药故事,打造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和国际传播新媒体矩阵。

  我们要积极拓展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的新途径,创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范式,把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向海外推广,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让中医药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亮丽名片。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医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几千年来,中医药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还与中国的历史、民俗、饮食、节气等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文化的标识性元素之一。世界常常通过中医药来认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显示,有30%的海外受访者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超过80%的体验者对中医药文化持有好印象,中医药已成为感知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

  中国外文局是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使命的国际传播机构,多年来对外出版了《本草纲目》《中国针灸学》等许多享誉海外的中医药经典译著,以多种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不仅是生存哲学,也是文化符号。尽管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式具有较强的传统色彩,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较大挑战,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传承发展了2000多年,而且在科学发达的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足以证明中医药自身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时,中医药作为防治疾病、守护健康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感知和认可。可以说,中医药本身就是一座桥梁、一根纽带、一剂良方,可以更好地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外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孙光荣:明确“做什么”解决“怎么做”

  “做什么“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编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蓝本;二是制定中医药词语翻译标准和范例,撰写具备“信雅达”的译本,让非汉语人群听得清、看得明、信得过、用得上;三是充分调研中医药国际传播受体的民俗风情和需求,从而筛选出适合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音像、绘画等,以及养生保健、中医外治技术和药食同源产品等传播载体;四是明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路线图,对友好国家和地区优先传播和推广。

  “怎么做"需要着重解决五方面问题:一是明确主攻方向,进行分类细化;二是组建专家团队,创新对外宣讲中医药文化形式;三是搭建国际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力量,并与出版社、电视台,网站等各方联合起来;四是拓宽海外联动渠道,比如与友好国家和地区共同创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或基地;五是制定资金吸纳、使用、核查的管理办法,通过国家、团体、企业等各方筹措所需资金。

  (万里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