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带来教育四大改变
□王红峰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22年9月初,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近40亿次,总访客量约6亿人次。近年来,教育部门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特别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其独特的课程形式、海量的课程资源、便捷的应用环境等显著优势,深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育的“管”以及教学的形态,目前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掌握所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满足了师生的多元选择和多重需求。
首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改变了教师的“教”。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海量的知识库对所有师生平等开放。为此,数据驱动也重塑了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师会用一半以上时间激发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表现,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也逐步向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激发头脑风暴转变,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蔚然成风;学校组织老师开展教研活动时,也会把重点放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
同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也改变了学生的“学”。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运营后,中小学生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云教学平台,不仅能更好地做到“查缺补漏”,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在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时,部分地区中小学还能充分使用这个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资源尚可有效解决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推了学校的“双减”工作。
此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改变了教育的“管”以及教学的形态。如过去教学管理模式更多是面对面,大规模线上教学后变为背靠背。实践证明,依靠大数据,学校管理更高效。如平台提供的全方位大数据分析和互动服务,给老师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打破了物理上的围墙,一定程度上还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初步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教育形态。
总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打造“永远在线的课堂”,助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迈出了重要一步。下一个目标应朝着汇聚全国金师金课、打造中国教育永远在线的“金课堂”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