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彩贵州文旅宣传综合大数据平台 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
提案单位:民革界
贵州具有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和全域旅游资源。阳明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土司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屯堡、古城镇、古驿道、古桥梁等各类古建筑不胜枚举;高峡平湖、千山竞秀、鸟语花香等自然美景星罗棋布。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
据统计,全省除汉族外有48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8个,世居少数民族17个,还有亻革家人、六甲人、穿青人等未定族称人们共同体,占全国未识别民族人口总数的95%。各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全省现有A级以上景区462处,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名录的有11个,还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余项。
在此背景下,民革界提出打造多彩贵州文旅宣传综合大数据平台,整合贵州优质旅游资源,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升贵州旅游知名度,以此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贵州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和全域旅游资源虽然是个富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势资源对贵州发展发挥的作用有限。比如相关的宣传力度有所欠缺,导致知名度普遍不高。临近省份如云南,民族节庆有大家熟知的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纳西族“三朵花”;自然景观有玉龙雪山、大理洱海、昆明石林等;还有“滇西·丝路云赏之旅”“滇西·艺美云南之旅”“滇西北·茶马古道之旅”“滇中·云境探秘之旅”等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相比之下,我省旅游景点小散乱、民族风俗文化宣传缺乏总体策划,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缺乏联动等现象突出,没有很好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
对策建议
整合文旅资源信息,打造文旅一体综合性大数据平台
整合我省民族文化、非遗项目、自然景观等文旅资源信息,打造文旅一体综合性大数据平台。将上述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整合至一个平台上,实现全省旅游一张网、景区景点一张图、民俗文化一键知、文旅宣传一盘棋。让游客只需要打开APP或者电脑,通过平台就可以很方便的规划行程、了解民俗和了解伴手礼的选择等。
深入调研,规划出若干条精品线路
对全省文旅资源信息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出若干条精品线路,如非遗旅游线路、多民族文化体验线路、自然风景欣赏线路、红色文化教育线路、桥梁博物馆欣赏线路等,将精品线路的背景介绍、沿途美食、民间习俗、土特产等一并作为线路规划的一部分进行设计,以起到助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升公众参与度,建设全员参与的开放性贵州旅游百科式平台
注重严肃性和开放性,提升公众参与度。在对平台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发动和鼓励群众对本地的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民族文化、非遗项目、美食、风景等不断补充和完善,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展现贵州,将平台建设成为全员参与的开放性贵州旅游百科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