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竹的水中“芭蕾”
——贵州非遗独竹漂的文化神韵
□程应峰
一人站立在一根竹子上,手持竹竿划水自由穿行在河面之上,如履平地。这可不是武侠剧中的画面,这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独竹漂是黔北人民在辛勤的河运劳作中发明的运动,是黔北人民适应环境、征服环境的历史见证,凝聚着黔北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今天了解赤水河流域乃至黔北地区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民族性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的天啊,像仙女下凡一样”
“中国还有这种艺术?”
“她在水上的时候真的太迷人了!”
这是外网网友在杨柳发布的视频下的评论。
近日,一条“独竹漂”的视频让杨柳在“油管”上爆红,直冲百万播放量。
在视频中,这位叫杨柳的女孩,穿着一袭白色汉服,站在一根漂浮在水中的竹竿上,衣袂飘飘,裙裾飞扬,舞姿翩然,既具古风满满的韵味,又具遗世独立的美感。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国外媒体争先报道她,央视点名表扬她,数十万网友怒赞。所有人都好奇,这从容不迫的水上轻功,她到底是怎么练成的?
杨柳在独竹上的表演,就是传说中的独竹漂。独竹漂,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根竹子在水上漂移游走,要做到驾轻就熟,收放自如,甚至随心而舞,其间所需的技巧也就不言而喻了。
独竹漂传承人杨柳
作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之一,身为该项目新一代传承人的杨柳,登上央视新闻,可谓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杨柳于1997年出生在贵州遵义,由于身材瘦小,7岁就开始跟随奶奶练习独竹漂。最初的愿望只是借此强身健体,随着岁月推移、年龄增长,杨柳慢慢滋生出求变求新的愿望。她不断地创新传统的独竹漂技艺,将舞蹈和独竹漂深度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杨柳独竹漂水上舞蹈。为了提高观赏性,她还着意将古装、戏曲等元素融入了独竹漂表演。
2020年,杨柳开始拍摄视频,分享“独竹漂”绝技。视频里,她一袭长裙,挽着发髻,脚踩长竹,仙气飘飘,仿佛逆着时光穿越而来的天外来客。其摇曳的身姿,起舞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翩若惊鸿,宛若水中仙子。大凡看了其视频的人,都会为其精湛的技艺而惊叹,为其翩翩欲飞的舞姿而惊艳。她的独竹舞表演,得到了海内外观赏者的热捧。在许多外国网友眼里,她的表演,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功夫的魂魄所系;在国内,她也自然而然成为小有名气的水上表演者。
杨柳的独竹漂以其让人眼前一亮的精湛绝妙,为世人洞开了一扇全新的门窗,以冰山一角般的闪现,让世人窥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凡响。
创新无止境,处于人生好年华的杨柳,面对独竹漂项目,依然以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在不间断的思考、探索、创新中。她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像她一样由衷地喜爱独竹漂技艺,并且会在时光进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将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其中,发扬光大。
从独木漂到独竹漂
独竹漂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当时播州盛产的楠木,是最好、最珍贵的建筑木材,为朝廷所专用。正因如此,朝廷常年派采木官到播州原始森林所在的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
那时,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每一根木料都得委派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在漫长的运木行程中,运送者逐渐习惯于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进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长此以往,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被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可以说,独木水上漂在那时是江边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一。
明末清初,人们发现在水上漂行时,楠竹比木料更好使,遂将独木漂改成了独竹漂。每年端午水涨时,赤水、习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农民会成群结队,在河里进行独竹漂比赛,最后的胜利者会被簇拥着,戴上大红花,可谓风光无限。与此同时,在水上运输活动中,独竹漂成了先民们的水上“轻骑”。
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掘的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就有一幅一人双手持竹竿立于一独竹上的石刻图案。并有题诗曰:“茅台斜阳映赤水,残照几叶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这方石刻文物表明,赤水河流域的独竹漂,具有久远的历史。
赤水独竹漂是赤水先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高超的体育技能,集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于一体,可以说,独竹漂千百年来的民间体育竞技发展史,就是一部见证赤水先民勤劳智慧的史书,其价值不可小觑。好在,有杨柳这样的新一代将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件美事、幸事。
独竹漂的当代价值
表演时,独竹漂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笔直的楠竹上,手拿一根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悠闲于平阔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表演时展现的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具“一苇渡江”之妙境。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10多米。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干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斑竹或水竹,独竹漂者就是凭借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独竹漂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也适合单人、双人和团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单人、双人表演有比正划、倒划、转身、绕弯、滑行、换竿等技巧,形体自由美观,速度快如飞箭;团队表演则看重队列的齐整和有规律的变换,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竞速赛比的则是速度、耐力,看似无声胜有声。
20世纪末,具有赤水地域特点的独竹漂得到专家推崇,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民运会并赢得了金牌。从此,赤水独竹漂名声大噪,被各类媒体誉为“中华一绝”。可以说,独竹漂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已然成为遵义赤水独具的文化指纹。表演者脚踏的是水中的蓝天白云,放歌的是大好的青山绿水,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达到了诸多艺术舞台难以达到的观赏效果。
一人一竹,凌波起舞。时至今日,杨柳作为独竹漂演绎传承人,将独竹漂逐渐演变成独竹漂舞,将独竹漂与各种舞蹈完美地结合。她演绎的作品,有魏晋时期广袖襦裙风格,也是有敦煌飞天形象的,还有身着古代戏曲服饰,扬起水袖的……她演绎的独竹漂舞,让独竹漂漂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满足了人们对“水上漂”的玄妙想象,漂出了贵州,漂出了国门,漂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