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90期 本期319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9-02

“多看一眼,救人一命”诠释职业精神


□张玉胜


  近日,湖北十堰。一男子骑摩托车失控,径直冲出公路。晚上,辅警范胜波巡逻时,发现路牌歪了,便下车扶正。感觉到不对劲,范胜波继续查看,发现了十几米深的坎下有辆摩托车,和远处的受伤男子。因救治及时,男子最终脱险。(8月28日《人民日报》)

  “多看一眼”,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许只是出于无聊或好奇心理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对于“保一地平安、护一方百姓”的警察而言,“多看一眼”无疑多了一层敏感、警觉与责任心的敬业含义。报道中的这位辅警,就是由于下意识的“多看一眼”,成就了一段“救人一命”的履职佳话。

  本案中,辅警范胜波在夜间巡逻时,发现路牌歪了也要下车扶正,透露出他认真负责、毫不懈怠、不放过任何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细小偏差的敬业精神;在扶正路牌的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路边草丛有被车轮碾压的新鲜痕迹,进而得出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推测,体现出这位辅警的职业敏感、基本素养和履职能力。

  人民警察为人民,这是千千万万人民警察的群体印记和靓丽名片。“多看一眼”,就是他们时刻敬畏职责、时刻关注安全、时刻警惕风险、时刻注视隐患的体现。如果说“多看一眼”是人民警察出于下意识本能的一种“职业病”,那么,这种“职业病”则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的。

  事实上,在人民警察的队伍里,不乏“多看一眼、救人一命”的壮举。据媒体报道,去年10月26日晚10时,在安徽泾县,一位值班夜巡的民警对停放于应急车道并开着“双闪”的小汽车多看了一眼,就发现不对劲,靠近查看时,发现驾车青年昏迷(后被诊断为突发脑梗并伴有脑出血),经急救送医才挽回了生命;今年7月13日,萧山辅警姚泽轶与未婚妻到钱塘江边拍婚纱照,出于职业本能,姚泽轶留意到在岸边玩水的两名男子。当拍完两张照片后再观察时,却看见两名男子已相继落水。正是辅警姚泽轶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才能发现状况并进行营救,及时挽救了两名溺水者。

  “多看一眼”,看似不经意间,但往往能瞧出苗头、发现隐患、产生疑问、看出破绽,这对于人民警察在关键时刻解救危难和破获案件至关重要。这种“功夫”并非是偶然性的“巧合”,而是从习惯性、规律性、常态化、经验性的能力积累演化而来。诚如本文开头的新闻下有网友评论:正是范胜波在日常中对细小的工作也十分重视,才能在关键时候,发现常人不易察觉的细节,为他的细心负责、勇敢救人点赞!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对人民警察“多看一眼、救人一命”的职业素养,人们不仅要敬佩、点赞,更当在学习、践行中发扬光大。身处不同岗位的人们,社会分工虽各有不同,但由“多看一眼”诠释出的认真细致、敬业担当和履职有为,却是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