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16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05

乡 村 烟 火


□黄树生


  大多数时候,烟与火是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先有火,再有了烟,火熄了之后,又还有烟。火或不能看到,但是烟会往上升,反倒比火更显眼了。

  总是能在乡村看到各种各样的“烟”。一种是为了耕作产生的烟,有时晴天,有时雨天,有时雾天,在山背后、田野上、地埂旁,就会升起一陇烟,萦绕在天地间。

  农人要烧荒,把翻地、整地产生的枯枝败草、秸秆等拢在田边地角,点火焚烧,焚烧后的草木灰撒在地块上,作下一季粮食的好肥料。特别在贵州山区的乡村,没有大块的田,大块的地,高田窄地,参差错落,交通不便,就只能“烧秋”,用高温杀死病虫害,让来年庄稼长得更好。

  我看到家乡万亩大坝的山梁袅袅升起的一股青烟,那是有农人在烧渣。农人说要种藠头,地里都是杂草秸秆,堆起占地方,短时间也消腐不掉,老杆枯叶牛马更不吃,只能烧掉。所以这股青烟就在山梁上飘飘散散直上青天。

  还看到有老农烧稻草。我问老农,稻谷草不是可以喂牲口吗?老农答,家里没有牲口。不止他家没有牲口,村里的牲口越来越少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农耕机替代了牛,各种车替代了马,山区农业也逐渐半机械化,以前喂牲口的谷草只能就在田里烧掉,偶有牲口的人家,也吃不完那么多谷草,就烧了做田肥,挺好。

  于是稻草堆在星火的炙烤下,慢慢燃烧起来,然后就是青烟,混杂着白烟,直升得有山那么高,再向上飘去连着云,就看不出是云还是烟了。经过烟火淬炼,谷草把精华留在田里,把精神留给青天。

  以前田野上烟很多,现在渐渐少了。以前农忙时,家家都“烧荒”,田野像战场“狼烟”四起,农人干劲十足。那时田地满是庄稼,无风的时候是“大漠孤烟直”,有风的时候,整块地就像前进的蒸汽火车头,身后长出飘逸的“辫子”。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那些青烟是无拘无束散开的——风带着它们到处跑,仿佛能去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那时,只要看见烟,就证明那里的土地被“占领”了,是有主之地。勤快人家的田地最先冒烟,动作慢的人家烟成不了气候;迟迟没有烟冒起来的地方,说明是要丢荒了,要不了一个季节,荒草就会覆盖那个地方。现在田地少了,弃耕的人多了,很多田地已经没有再冒起那股青烟。

  还有一种烟是房顶上的“炊烟”,那是小时候每天都能看见的场景,现在也不多了。

  以前的农村,还没用上煤气液化气电磁炉之类,生火做饭用柴火,就会生出炊烟。房屋是石板房,不漏雨,但漏风,炊烟会从石板缝隙慢慢溢出来。如果是有雾的天,炊烟就和雾混在一起,让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氛围中。

  炊烟是一种生活信号。冬天不是农忙时节,如果看见一户人家屋顶早早升起炊烟,就知道他家人要过早,准备去做零工赚钱了;晌午才起炊烟的,这家人大约就是睡懒觉起晚了。

  现在的农村,还能看到的炊烟越来越少了。一是很多人家改用电饭锅、电磁炉做饭做菜,不生柴火,那股烟就起不来;二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改建了水泥平房,没有石板房的空隙,烟也透不过去。只有那用火炉过冬烤火的人家,还能从窗口的烟囱里看到浓浓的白烟。但也偶有人家,在水泥平房旁又搭了石板偏房,用柴火做饭,这才能又看到童年时的袅袅炊烟。

  在这片土地上,有老人抽旱烟吧嗒出的烟,有年轻人野炊时升起的烟,还有村妇烧荒燃起的烟,有坊间烧烤的烟,汽车奔跑的烟,还有工厂生产的烟……那烟的颜色也丰富起来,白的、青的、灰的、黑的……各种各样的烟填满生活的每个角落,人间就充满了烟火气。这烟火气是大地的呼吸声,呼吸间就度过了几千年的刀耕火种,留下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