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16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05

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张天星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又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切实增强政治能力、为民情怀、协商本领,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让专门协商机构真正“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努力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组织,从建立之日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泛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基本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的要求,在人民政协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持党的领导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建强“书香政协”阵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政协各项工作,通过政协制度的有效运行和民主程序,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与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携手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践力量,使人民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二、要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人民政协只有坚持履职为民,才能永葆基本政治制度的生机活力,才能更好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就是要强化协商功能,使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愿诉求和意见建议在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就是要紧扣国之大者、民生关切,丰富协商内涵、扩大共识、凝聚力量、增进团结,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领域和层次上的全方位民主;就是要探索协商民主新的实现方式和实践载体,形成参与主体和参与内容全覆盖的人民民主政治格局,使一切民主实践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核心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协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着力在协商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推进“协商在一线”“委员就在身边”活动向纵深发展,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解难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切实把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当好群众思想的领航员、聚集民意的代言人、改善民生的推动者,为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三、要不断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

  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持之以恒加强政协委员能力建设。制定完善《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推动委员在政协工作中履职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要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鼓励和引导界别集体或委员个人在社区、乡村建立界别工作室、委员工作室,定点听取民意,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把凝聚共识贯穿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全过程各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专题调研,广集良策促进决策优化,广聚共识推动决策实施。要创新履职平台,推动远程协商、在线履职等广泛应用,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更好条件,引领委员锤炼道德品行,严格廉洁自律,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