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12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20

激浊扬清维护好群众利益

 

□余志勇

 

  为助推惠民惠农政策落地,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成都市金堂县纪委监委通过片区协作和“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整合力量紧盯春耕备耕关键节点,聚焦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春耕备耕物资保障、技术保障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检查,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台账式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切实为全县春耕备耕保驾护航。(4月14日《人民网》)

  基层是权力的“神经末梢”,但绝不是管党治党的盲区、死角。聚焦“十大领域”开展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十个重点民生行业领域,持续强化专项治理,着力破解权力运行与监督制约难题,进一步转变行业领域政风行风。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筑牢群众利益保护屏障,增强群众获得感。

  谚语有云“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钱不论多少,物不论贵贱,只要是利益,不管大小,都是一种伤害。不可否认,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不乏存在有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惠农专项资金、违规处置集体“三资”、侵吞集体资产,或是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漠视群众疾苦者。采取自查互评、走访干部群众、信访反映“大排查”等方式,对照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才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不容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是考证如何对症下药,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踏石留痕的韧劲,做到久久为功。亡羊补牢,往往为时晚矣。或许一些涉及群众身边的利益问题看似较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终归会成为大害。那么,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有效防范的长效机制之一。

  群众利益无小事,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就谈不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当然,集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加强监管、细化措施、扎紧制度篱笆、织密监管之网、规范基层权力运行、约束基层干部一言一行迫在眉睫。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要警惕滥用权力,还得尊重群众表达主张、参与决策的权利,梳理、整合群众诉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要建立民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着力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和管理机制,当管住了“钱袋子”,至少就减少了权力“寻租”的可能。

  千里河堤毁于蚁穴。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更是不容小觑,它同腐败行为如出一辙,理当予以“零容忍。”笔者相信,只要各地区各部门能下大力气制定出具体整治计划,明确整治责任和标准要求,敢于重拳出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坚决查处、及时通报同时,辅以全方位监督,定能减少这些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