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新风增共识 听真话建诤言
——南明区政协召开政协委员进村寨话新风协商座谈会小记
□陈岑
“以前认为政协委员是专门为党委、政府提建议的,现在才知道政协委员也是为我们老百姓出谋划策、解难题的……”南明区永乐乡的村民如是感慨。
近日,南明区政协在永乐乡水塘村一农户家的院子里召开“美丽永乐 文明同行”——政协委员进村寨话新风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与村民代表及区、乡干部畅所欲言,面对面协商交流,为推动“治风”工作建言献策。
小切口大民生,基层协商树新风
农村“五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五治”中的每一“治”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
去年以来,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南明区大力开展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大工程。其中,“治风”工作“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坚决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促进社风民风持续改善”更是发展之需。“治风”工作与其他“四治”不同之处在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陈规陋习要一朝改变,群众的配合是关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是首要。区政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治风”工作在推动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随即组织召开了政协委员进村寨话新风协商座谈会,旨在通过搭建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的平台,发现问题、商议办法、凝聚思想,实现群众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共管共治,从而有效推动全区“治风”工作。
“‘治风’工作开展以来,滥办酒席的现象确实少了,减轻了老百姓的人情负担,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协商会上,在听取区文明办、永乐乡政府介绍“治风”工作开展情况后,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
会上,村民们共提出当前“治风”工作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委员们与村民代表共商共议,提出了解决办法。
“区政协牵头召开协商会,帮助我们推动这项工作,非常感谢。村民们反映的问题,我们立即落实,让协商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治风’成效。”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杨眉在会上积极表态。
据了解,为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今年初,区政协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
“选题不用很大,但一定是党委、政府大力在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以小切口反映大民生,以小协商带动大治理。” 在部署会上,区政协主席陈本云就如何写“活”政协基层协商大文章提出了明确要求。
倡新风增共识,文明同行聚合力
“村里少数老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谁来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会上,村民们表示虽然支持“治风”工作,但是实实在在的困难也有。
“如今,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不良习惯都在逐渐改变。只要下定决心,日积月累地坚持执行,陈规陋习就一定能袪除,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在这里,我表态,坚决执行‘新风’,并倡议我公司的员工都执行‘新风’。”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区政协委员、贵州宇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部分群众对“治风”工作的疑惑和理解偏差,杨眉就相关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解读,为村民答疑解惑。
“这样的答复,我接受!”村民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支持农村“治风”工作,做好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成为文明乡风的树立者、维护者和受益者。
听真话建诤言,增强履职体验感
“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与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坐在一起共商共议,让我对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有了新认识,这样的履职体验感非常好。”区政协委员、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栏目主持人石然予曦这样评价参加协商会的感受。
不止是石然予曦委员,参加这场协商会的其他委员都感触颇深。“我是一名农艺师,也是一名新任政协委员。以前都是给果树开‘方子’,今天给老百姓的困难开‘方子’,才感觉到真是不容易……”区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高廷江说。
为了让协商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区政协办公室在会前下足了功夫——提前印发工作方案和文件,组织相关培训,并叮嘱参会的委员认真调研“治风”工作,做好委员“作业”,提高自身“言值”。在参会委员的挑选方面,区政协也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安排,除了永乐乡政协委员联络组的委员外,还邀请了从事农业、法律、心理学、教育等行业的政协委员参加会议。
“协商就要真协商,不能让协商会成为走过场,协商会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思考和安排。”陈本云在筹备会上再三强调。
信任始于坦诚,共识源自商量。会上,委员们认真倾听,与村民共商共议,探寻推动“治风”工作的方法和路径,一个接一个的“金点子”,传递着履职为民的政协“好声音”。
“民生之路,只有起点无终点。通过协商,广泛吸纳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借助政协委员的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民解忧、凝聚人心,这是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意义。”陈本云表示,区政协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民主协商,把协商搬到基层,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