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6期 本期311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4-08

与 美 食 相 遇

  

□李文凌

 

  我是相信的,遇见美食与遇见爱情,是一样的,要讲缘分。滚滚红尘之中,电光朝露之间,时光凝滞,万物静定,你和我,眼神一碰,火花激溅,呼吸加快,全身发烫,灵魂震荡,彼此认定,就是你了,终于是相逢了。霎时悲喜交织,是修了几生几世,才换来今生的相逢?

  春正浓时,某个午后,阳光满城,至友带我去圆通街吃鸡肉饼。就一路边餐车,饼子环列锅边,没有防尘网罩,人来人往,风起尘扬。我自幼心浅,嫌不卫生,本不想吃,但感念朋友情谊温柔,又观肉饼金黄油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在诱人,不禁脑补:酥脆与嫩滑、油汁与肉汁,互融互和,织成爱的狂想曲。当下口水潮涌奔腾,抵受不住诱惑,便买了两个,当街啃嚼撕扯,嘴边沾了碎屑,也全然不顾。朋友告诉我,这家鸡肉饼,做了三十多年。我忽然就惆怅起来,擦了擦嘴,停止啃嚼,陷入沉思——真的,遇见美食,也是要讲缘分的呀!三十年间,我和这家鸡肉饼,同在一座城市,同度春夏秋冬,因何今天方才遇见?

  我上一次吃油炸饼,是一年前;再上一次,是小学时。那时,现在的花果园家电广场正对面,有一所湘雅小学,是三线建设时期天津迁来的工具厂的子弟学校,已于十多年前拆除了。当时学校门口有一个卖油炸粑的小摊,每天早晨上学,我都要买一个吃。吃太多了,终是厌了,后来很多年我都不吃油炸粑了。尤其高中时,年轻气盛火气大,长了满脸痘痘,重糖重油之物,加重痘痘生长,更是断断不能吃的。我严守戒律,如修苦行,意志胜铁,宁死不吃,还心生烦厌,看见油炸粑就打恶心。随着时间流逝,青春痘早已远去,对于油炸粑的厌恶情绪,也终于消散了。于是一年前,我终于在湘雅村窄口滩大桥上买了一个油炸粑吃——二十多年来吃的第一个油炸粑。一口口啃嚼,百味交集百感丛生。今年三月,遇见圆通街鸡肉饼,二十多年来吃的第二个油炸粑。确实好吃!但不健康——油炸食品的确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存在关联,而且吃得越多,危害越大。健康与味道,有时确实难兼顾。因此香港美食家蔡澜说:“为了好吃的,牺牲一点健康,也是值得的。”

  谈论饮食健康,必然涉及营养学问题。国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似乎是这十来年,才强烈起来的,具体的表现,是举国上下大谈养生。但实际上,早在清末,国人对这个问题,已开始关注。

  现代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营养需求的学科,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西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营养学著作,已通过译介,陆续进入我国,比较出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孩童卫生编》等;到了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兴办女子学校,其中营养学是重要课程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均开设了营养学课程;再后来八年抗日、四年内战,这门学问发展迟缓。改革开放以后,这个问题又重新受到关注,究其原因,或与改革开放以后,国人肥胖率飙升有关。

  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之下,食物紧缺,每月每家所食口粮,用我爸的话说,不饱不饿还欠两口。六零后、七零后两代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对于食物,对于吃饱,有很强的渴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敞开国门交流互通,经济腾飞,物质日益丰富,而食物的丰足,是主要的体现。国人被压抑多年的口腹之欲,终得释放,猛吃嗨吃,吃饱吃好,营养过剩,焉能不胖?肥胖率的上升,也与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几十年间席卷全国有关。一项来自法国博比尼亚维森医院的研究表明:“在全世界,一个国家的麦当劳数量越多,肥胖率就越高。在每百万人拥有麦当劳的数量较少的国家,肥胖率低于5%。在麦当劳分布最为密集的国家,肥胖率攀升至25%。”油炸饼、豆沙窝,和炸鸡、炸薯条,属于同类——好吃,但不健康。

  忽然就想通了,我之所以现在才遇见圆通街鸡肉饼,是因为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封闭了内心,断了彼此靠近的路径。你若想遇见,先要打开内心。打开了,路通了,终会遇见。不管是爱情,还是美食,想要遇见,都是如此。

  遇见!

  张宗子遇见西泠河蟹,张爱玲遇见小香肠卷,梁实秋遇见金华火腿,汪曾祺遇见过桥米线,普鲁斯特遇见茶水泡软的玛德莱娜小点心……种种美食,种种遇见,与当时的场景、心境,交至缠绕,扭成情结,松解不开。素粉、冰粉、豆腐果、豆沙窝、豆腐圆子、油炸饼、牛肉粉、羊肉粉、酸萝卜、米豆腐、肠旺面、鸭块面、香酥鸭、丝娃娃、破酥包、糯米饭、麻辣烫、老火锅、烤馒头、洋芋耙、水豆腐、折耳根、凉拌烧茄子、洗沙月饼、青岩猪脚……也是每一个贵阳儿女的遇见与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