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答卷增强稳中求进底气
□张全林
2021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并网发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智能制造大显身手、“灯塔工厂”相继涌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动能澎湃……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的视角看,交出了一份含金量满满的答卷。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去年,我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创新成果熠熠生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与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2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大展雄风,智能、低碳、高附加值新产品不断应市。2021年11月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9%和112%。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锻造大国重器。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锻长板、补短板,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提速。去年以来,从核心技术到高端产业,创新创业按下快进键,打造出不少“国家名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天和”升空,“天问”奔火,“羲和”探日,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春华秋实,这些“国字号”创新成果,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的收获。
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制胜法宝,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更多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许多企业将创新视为生命线,联手研学单位,组建研发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机器人高效配合,数据实时上网,后台“云端”调度,智能制造大显身手。走智能制造和创新之路,成为大趋势,企业尝到了甜头,赢得了先机。
创新正在强力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6G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背后是政策驱动。中央明确要求,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成为推动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助企暖企、纾困解难为创新赋能。去年,我国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面对疫情灾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等给市场主体带来的困难,持续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满满含金量的创新答卷,为新的一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架稳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