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江画廊葩辉里
□何羡坤
葩辉地名来由,是朝阳西山有一条溪流,汇入樟江,在溪流汇入樟江溪口处,最早居住的一个布依族寨子,名叫“葩辉”,布依话意思是“溪口”,后来便用作“里”的名称,从明清一直沿袭到民国三年(1914)均名为葩辉里,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称朝阳乡。当时葩辉里有一所朝阳小学,乡名改称时,将小学校名“朝阳”移来现用。
葩辉,是布依话取名,但从汉字字面理解,葩辉是鲜花盛开辉映大地的意思,朝阳是旭日东升永葆青春的意思。这两个地名赋予了这片广袤大地美轮美奂缤纷绮丽的涵义。
元代“土司”统治时期,荔波分成十六个片区,每个片区是自然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地域,布依族用自己语言称这些地域片区叫“埲”,当时荔波分为十六埲。“埲”是布依族自创字,汉语字典从不收录,被首次用来命名行政区域单位名称,朝阳当时就叫“葩辉埲”。明末清初荔波改土归流消灭土司,不再由地方头人统治,从朝廷派遣官员任职荔波开始,“埲”被弃用,被“里”替代。
葩辉埲改称葩辉里,葩辉里改称朝阳乡、朝阳公社、朝阳镇,一直至今。
据160多年前,遵义举人郑珍任职荔波教谕(相当今天县教育局长),他写《荔波县志稿》,手画“葩辉里”地图,图中称朝阳河段名叫“玉带江”。郑珍眼中朝阳江景应该是“嘉禾如云江如带,温润若玉净若沙;绿波摇翠水浮山,望断劳村天远大”。
在朝阳镇寨平坳,郑珍图里矗立一座五层的“寨平阁”,俯锁江水,前镇群山,居高临下,四方来朝,当是布依族选择吉地,建造亭塔楼阁,以镇妖邪、以保龙脉、佑我子孙、福禄安康之意。你看那阁楼的巍峨气象,应该是“高耸碧霄护百越,镇锁群山势凛冽;阁下江宽好行船,秋水如剪花如雪”。
郑珍记载:葩辉里有寨省桥、拉良桥、脚孔桥、内阳桥。它们都是古老石桥,由石匠精心錾磨、毫发不差、严丝合缝,展现了布依族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石桥不是官家出钱修建,而是布依族人民信奉积善积德,认为修桥补路可以福佑子孙,因此众人自愿捐献财物修筑而成。
郑珍记有葩辉里一座奇异山峰,名叫“唐贺山”。此山下有巨洞,洞内有潭,冬歇夏涨。外有一塘,时消时涨。过去整年不消,泛滥损坏庄稼。播用寨有个村民覃钟吉,人很精怪,常常在水面行走。有一天,他不脱衣服潜入塘中,不久大家看见水势渐渐消退。他不一会儿浮出水面对着大家说:有几块怪石堵塞了消水口,我除掉了。于是将他水下用衣服包的七块怪石抱上岸。覃钟吉家有一巨斧,回家他就用塘中消水口怪石磨自己斧头,磨得寒光锋利。话说靠近葩辉山麓的江岸有座龙王庙,村民惊惧庙神的灵验,每年必须以童男童女祭祀。庙下常有身长二丈的蟒蛇出没,每每出洞游临岸边,江中就有数十条金色大鱼簇拥在蟒蛇后面。一天,覃钟吉手持巨斧入庙,左手扼住龙王铜像颈项,右手举着寒光闪闪的巨斧,声若洪钟地吼道:“你还需要童男童女祭祀你吗?”庙宇横梁间有声音自空中应答:“不用童男童女,那你用什么来祭祀我?”覃钟吉说:“用牛”,横梁上方声音答说:“可以”。从此以后,村民改用猪牛祭祀,不再用童男童女祭祀,而蟒蛇巨鱼亦不复现身。
郑珍记载一个传说:荔波有欧官、蒙官,他们先祖神灵最先入驻洞中,因此常往荒郊野外的巨洞祭祀祖先。欧官是荔波古代金寨人,幼多奇行,曾随乡亲野外祭祀洞神,杀猪宰牛,肉已下锅,忘记带盐。当时荔波盐巴紧缺,都要到广西宜州府怀远街七天七夜抬回一挑盐巴,郊野附近老百姓家也缺盐。欧官说:“今天思恩正在赶场,我去买回来,保证回来汤都没滚。”此时已是午后,思恩(今天广西环江县城)路远二百里,欧官从锅底抽出一根柴火,匆匆离去,山下遇到插秧人群,问他要去哪里?他告诉大家要去思恩买盐,大家认为他大话连天,哄然大笑。欧官脱下草鞋放入田里,不一会儿,只见两个鲤鱼争着抢夺漂游的草鞋,众人争看双鲤嬉戏,时间不觉过去许久。双鲤突然从田中瞬间消失,而欧官瞬间也在他们眼前现身,并带得盐巴归来,惊得大家不敢相信。欧官拾捡放在田里的草鞋回到洞口,锅里烧开的肉都还没熟呢。第二天,从思恩赶场回来的人说,昨天有一个荔波人在环江场口大石头上,插了一根冒烟的柴火,大家觉得奇怪,就想拔掉它,任凭众人怎么拔都拔不出来,原来是欧官昨天插入的。他有道家不凡的功力,日行八百里,一苇河西东;意念可穿墙,翔云任腾空。
朝阳镇山环水绕、一江碧蓝、两岸开阔、惠风和畅,是布依族聚居的大镇。布依话说:“吉妮丽依”,意思说朝阳是个美丽之乡,是宜居宜住的好地方。
“西南巨儒”郑珍1850年10月带着一家人夜宿拉冷寨,并写一首诗:“去官无知者,一笑仍闲人;匹马趁行李,溪光终日亲;投宿入蛮寨,贼远喜俗淳;其人尽楼居,此家还富民;诸男徙山洞,老妇独看门;诧是宦家子,赤脚来依因;吹灯进糯饭,一脔媚女孙;与语各不晓,拍手致情真;鼓角声绝耳,恍然定心魂;始复脱衣卧,不知何处村”。那时潘新简水族农民起义军攻势正盛,县城无法安居,从甲良独山方向的道路,已被起义军封锁。被迫离开荔波的郑珍,只好绕道从朝阳、王蒙、南丹、罗甸、贵阳、回到遵义老家。这首诗写郑珍一家在动乱回程中,夜宿拉冷布依寨得到暂时的安宁,描写了布依族老乡的情真友好,全寨楼居、糯饭包肉,诗中尽显布依族淳厚风俗。
朝阳镇有一名人,名叫何金龄,老家在朝阳镇拉庙寨,后迁居县城东街居住。他是清代光绪乙卯科举人,是荔波县布依族第一位举人,历任山东省文登县、蒲台县、德州县、东阿县等县知县,德政播口碑,有何青天之誉。他为官勤政廉洁,归乡囊中如洗,仙逝后墓联云:文章有价天荒破,经济无私渤海知。此联是他盖棺定论,是说他文笔优秀、破天荒为荔波布依族摘取第一位举人桂冠。荔波当时闭塞,山高林深,但何金龄的墓志铭,是贵阳市青岩镇有名的进士赵以炯为他撰写,足见何金龄在贵州的知名度。他女婿黄泽沛亦是人中龙凤,考取清末拔贡,也因他引荐被朝庭分配到山东任职五个县知县。黄泽沛引荐侄儿邓恩铭山东求学,遂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承前启后、代有人才、人杰地灵、钟秀荔波。
朝阳集镇是荔波县城最邻近的集市,人烟稠密、市场繁荣、经济富足、人民勤劳。朝阳集市尾部是下田洞“溪口”寨,葩辉名称的发源地;头部则是交朝布依族大寨,“交朝”是布依话取名,交是头部之义,朝是长长一槽之义。交朝,布依话是说居住在场坝集镇的头部,寨子沿着江岸一字排列,是长长一字槽形的布依寨。交朝名人覃家友,是解放后布依族首任县长,他连任四届荔波县长,1958年5月在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热爱党、热爱家乡,把一生奉献给了荔波这片热土。
葩辉里、朝阳镇,她是一幅精美的画,壮丽山川给予她灵气,人民勤劳给予她富足,她是宜居宜游、宜生宜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