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02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FAST人给予我们的财富与启迪

 

——名人专家谈彭勃作品《天眼工程》


 

叶叔华:大射电望远镜追梦人

  大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从发起、选址、预研究,到立项、建设和运行,迄今已28年。今年已对全世界开放,开启了FAST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宇宙探索之旅!

  作为“天眼工程”全程参与者,彭勃用28万字,书写了FAST追梦者风雨兼程长征路、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披星戴月……作者以亲历的往事、通俗的语言,记录FAST那群人用青春和生命打造“观天巨眼”的奋斗史,是对“中国天眼”落成5周年的深情献礼。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


 

段宝岩: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成,是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创新设计能力、自主制造能力、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在全球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史上创造了新的纪录!

  FAST的建造,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个神奇而大胆的梦想!

  那是在1993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大会期间,来自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经过研讨,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建造接收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大射电望远镜阵,以深入研究宇宙起源、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等问题,使人类对浩瀚宇宙及其奥秘有更多了解。当时,中国天文学家吴盛殷参加了此次会议,回国后便与南仁东等动议在中国建造世界第一面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那时,国内射电望远镜的最大口径仅为25米,这一动议,无疑像不可触摸的梦想,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

  FAST的建设,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等追梦人的心血!

  建造FAST的大胆设想提出后,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1995年成立了大射电望远镜LT中国推进委员会,以时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研究员为主任、北京天文台的彭勃研究员为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聂跃平研究员为台址评价组组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段宝岩教授为工程预研究组组长,形成了以南仁东同志为核心的“三驾马车”的推进骨干团队。在前后22年漫长而艰难的预研、攻关、设计、建造过程中,从设计论证、勘探寻址、立项批复,到开工建设、工程推进等各个环节,经历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荆棘险滩,凝聚着众多科学家、工程师艰苦耕耘、逐梦有成的心血。

  到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我们实现了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选址、主动主反射面技术、超轻型大跨度柔性索驱动与高精度动态定位技术等三大自主创新。建造完成的FAST天线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非全可动微波反射面天线,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密超大型天线与超大型钢结构的设计和建造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FAST的建成,具有国家战略层面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的提出与关键技术突破,均源于国内研究团队及建造单位自己的力量:选址组先通过卫星遥感进行粗略定位,再经过现场百余次的实地考察,找到了平塘县大窝凼这一理想位置;主动主反射面制造,在经历了近百次实验后,研制出独一无二的钢索索网,攻克了索网疲劳等“硬骨头”难题,解决了光缆随动弯曲的“动光缆”问题;馈源柔索驱动与高精度动态定位系统的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与建造,不仅使馈源及支撑系统的自重由近万吨降至30吨,造价降低1-2个量级,而且使馈源达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实现了大型复杂机电装备系统机电耦合设计、建模、验证的突破!

  建成后的FAST,在理论上具有可探索上百亿光年之外宇宙深空的能力,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天文与科学界开展宇宙起源及演化、寻找地外文明、观测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巡视等科学研究提供装备支撑,在未来国际天文探测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端电子装备的自主研制、智能制造提供了示范,将进一步增强我们迈向制造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彭勃研究员的新作《天眼工程》,以系统、详实、专业、严谨的笔触,记录了FAST建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全面的档案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记载了FAST诞生的曲折历程、艰难经历,是一部介绍FAST工程的书籍,饱含着他本人对FAST工程的深厚感情!

  值此书正式出版之际,谨致以诚挚祝贺,并希望该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工程、熟悉制造,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


 

何崇远:壮举是这样实现的

  我与《天眼工程》作者彭勃在1995年10月初识于贵阳。当时,贵州承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内外顶级射电科学家云集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LT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暨球面射电望远镜学术研讨会(LTWG-3),彭勃是会议秘书工作的负责人,我负责后勤服务工作,我们联系十分紧密。彭勃给我的最初印象像是一个朝气、睿智、不知疲倦的大学毕业生。几天朝夕相处,才逐渐了解到彭勃部分情况——当时的彭勃博士已是射电圈里有所作为的青年科学家,这次会议,充分展露了他举足轻重的分量,令我刮目相看。也因此,我有幸接触到了神秘的射电天文,令人难忘的是与国内外射电天文科学超级大师们朝夕相处,聆听他们讲述奇幻的宇宙,不知不觉间大长见识。我曾请教南台长(大家对南仁东先生的称呼)和彭勃,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耐心地解释说,这虽是一个复杂深奥的问题,但归结起来就是探寻宇宙的奥秘,例如宇宙的诞生、生命的起源、外星生命等。这是何等重大的问题!这次LTWG-3会议,承载着人类未来的使命。会址选在贵州,注定贵州将肩挑这副重担、迎接FAST在这里诞生。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当年青春焕发的小伙子,现在也两鬓微霜。25年来,彭勃秉持顽强信念,与他的战友们携手拼搏,终于在地球的东方架起了人类连通宇宙的桥梁。集其汗水、辛劳和心血著就的《天眼工程》,正是这段史诗般历程的见证!

  读《天眼工程》,于我感受颇深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进行高科技研发的条件十分有限,大射电天文探测科学却硬是在看似无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了我国的“零”始之举。以王绶琯、南仁东、彭勃等为代表的一支老中青科学“义勇军”,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遵循科学规律,从理论研究到每项实验,把射电天文理论丝丝入扣地融入一次次周而复始的实验运行,他们对解答每一个科学理论问题的一丝不苟、对每一次科学实验的精益求精,生动地书写了大射电人严谨的科学精神。

  读《天眼工程》,能让我们了解很多不可思议的故事。国际射电大师们,国内的南仁东、彭勃等科学家们,从FAST最初提出设想,到选址、论证、立项、建设经过的那些历程,已远远超出射电科学范畴。为选址,他们不论身份高低、资历深浅、年龄大小,无所畏惧、披荆斩棘、挥汗洒血,跋涉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为攻克难题,他们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废寝忘食,习以为常;为解决施工难题,他们不辞寒暑奋战在工地,你根本辨不出谁是科学家谁是工人,太多太多常人认为的不可能,在他们的拼搏下一一变成可能。深深感动我的正是这群卓尔不凡的科学家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读《天眼工程》,我又一次深刻理解了人类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FAST的设想,既是FAST人的创举,同时也吸取了前人的很多智慧和成果。书中披露的喀斯特驻地台址、索驱动馈源支撑、反射面主动变形三大独创技术,彰显了FAST的新高度。

  今年8月,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反射面盘被一条断裂的辅助钢缆砸出一道30米长的裂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计划停用这台运行57年、直径305米的望远镜,这是国际科学界的憾事和灾难。然而,国际射电科学的长征不会止步,中国FAST的诞生,可告慰阿雷西博。学习前人,超越前人,凸显了FAST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读《天眼工程》,我看到了FAST人的聪明智慧和博大胸怀。科学无国界,闭门难造车。FAST是贵州的、中国的,最终是人类的。FAST人自始至终,都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范畴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我你的研究攻坚,书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传奇。过去的25年,不,其实在更长的岁月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知名射电科学家和与之相关的有识之士,连续不断地被吸引参与FAST的论证、研究和建设。他们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的从始至今一直以各种方式与FAST人共同工作,在FAST的研制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上自中央、国家有关部委,下至省、市直到最基层的农民百姓,凡涉及者,无不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全力支持FAST,尤其是与项目直接关联的高校、国家机关、企业、部队乃至基层组织,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机制,构成了集合智力、人力、财力、物力等的综合奋战平台。有了这样的机制和平台,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些独特优势,彰显了FAST人开放包容的协作精神。

  读《天眼工程》,我被感动到热泪盈眶。毫不夸张地说,FAST凝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精英的心血。他们本可以拥有比当下更高的报酬、更舒适的生活、更显赫的名声,然而他们从开始的披荆斩棘到现在默默坚守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山凹大窝凼,毫不动摇。我曾多次听说,国外数家顶级科研机构以优渥的条件,邀请南台长、彭勃等去工作,但他们都婉言谢绝了。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尊敬的南仁东先生将宝贵生命也奉献给了人类的射电事业,还有两位贵州优秀青年罗罡、李维星也不幸殉职。像彭勃这样大有作为的科学家,是很多国外科研机构青睐的对象,但他从未动过念头,几十年植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FAST。欲成大业,若无FAST人所具备的这种舍名弃利的奉献精神,是万万不可能的,奉献精神是FAST人给予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作为一个贵州人,我由衷地感谢FAST人!FAST落户贵州,瞬间将这块曾经的瘴疠之地托举到世界舞台,让贵州这个边远省份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天文学术中心。贵州要抓住这个梦寐以求的机遇,不负FAST人的心血,后发赶超,实现贵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作者系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