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023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黔西南州:


“五子登科”助推乡村振兴

 

□王祖信 方毅

 

  近年来,黔西南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精准发力,突出产业振兴、就业振兴、旅游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子登科”成效明显。

 

产业振兴牵住“牛鼻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贞丰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一批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坚持以十大山地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保粮食安全为底线,以打造“税收农业”为目标,围绕“一禽两畜三品四果”农业发展路径,同步发展生态渔业、蔬菜、食用菌、烤烟、中药材等基础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和林下经济,擦亮“孃孃茶”“黔龙果”“四月李”“顶坛花椒”等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普安县积极打造茶产业,按照“人均1亩茶”和“一园两区三带”茶产业战略规划,推进茶园基地建设。目前,普安县茶叶种植面积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十四五”期间,普安县拟培育5家产值过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彻底改变传统茶企“单打独斗闯市场”的格局。

 

就业振兴保住“钱袋子”

  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增收创收,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册亨县开通返岗直通车,累计输送务工人员12969人(其中脱贫人口4961人、易地搬迁人口4991人),为330台自驾返岗车辆发放燃油补贴16.5万元。对全县10071户易地搬迁户进行就业动态监测,全县10071户有劳动力易地搬迁户已实现户均一人以上就业。全县有脱贫劳动力人口47844人,已有46176人实现就业,为符合条件的16家企业发放创业贷款147万元。望谟县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紧盯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等重点群体,加强就业工作措施,全力守牢“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底线,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目前,望谟县劳动力实现就业155829人,其中省外就业79957人,省内县外就业6284人,县内就业69988人。

 

旅游振兴留住“老院子”

  乡村旅游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经济,具有助推农业转型发展、增加乡村发展和乡村人气等多重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晴隆县“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晴隆24道拐”曾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现已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新坐标。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是全国唯一整建制易地扶贫搬迁的彝族乡安置点,民族文化独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东方踢踏舞”美誉的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及苗族的格尼角抓旮、布依族小打音乐等民族民间艺术是浓郁民族风情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小镇接待了大批的游客。兴义市规划建设万峰林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山地旅游扶贫,既实现了景区内群众收入普遍倍增,又实现了景区内贫困户整体脱贫,还留住了乡土人情和原有的风貌,其中,精品民宿、农家乐的快速发展是促进群众收入普遍倍增和贫困户整体脱贫的重要力量。

 

生态振兴守住“树林子”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守住大青山,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安龙县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兴仁市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特色规模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三种农业,形成精品化、效益化、信息化、生态化、休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支撑;制定了省级示范点大山镇老里旗村“一方案两规划”,整合多方资源计划投资8767.87万元用于老里旗村项目建设。目前,老里旗村已入选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第一批试点。

 

组织振兴抓住“大雁子”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保障,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安龙县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领头雁引领作用,选优配强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义龙新区强化村支“两委”队伍建设,会同兴义市委组织部组织举办兴义、义龙2021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专题培训班,对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开展集中轮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强化村支“两委”阵地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带领村民发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