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3020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0-12

黔南州委统战部:

 

汇聚乡贤力量助乡村人才振兴

 

□宋玲玉

 

  今年以来,黔南州委统战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同心”为引导,推动“以城带乡”,打造“基层统战·爱心助学”品牌,积极引导新乡贤关注农村学子,广泛动员2000多名新乡贤参与捐资助学,筹措资金380余万元,帮助9600多名农村学子升学深造,有效培育了文明乡风,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全面摸清新乡贤底数

  严格认定乡贤标准。按照新乡贤的标准条件,吸纳与本地有密切关系,品行好、有能力、有影响、有声望,热衷公益事业、热心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士成为新乡贤。

  建立乡贤信息台账。为全面摸清乡贤底数,统筹管理好新乡贤群体,建立健全乡贤信息库,适时做到动态增补、密切联系。截至目前,全州共成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乡贤会583个,吸纳各类新乡贤人士共26015名。

  分类推进乡贤工作。根据乡贤不同领域进行精准分类,引导不同类型的乡贤投身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

 

多渠道广泛动员捐资助学

  积极发出倡议。为延续统战部门实施的“泛海助学行动”,让农村学子能够顺利入学,缩减升学季的“城乡差异”,今年8月,州委统战部发出《中共黔南州委统战部关于倡导新乡贤捐资助学的工作提示》,把此项活动作为统战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多种方式宣传。各县(市)统战部门通过召开院坝会、实地走访、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多种方式,扎实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引导乡贤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助力家乡发展和教育振兴。如,贵定县新乡贤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向社会发出捐资倡议,带动非公企业和其他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10个村21名乡贤共募集资金71000元,其中,城北村年近七旬的村民许承芝为农村学子亲手钩织7双毛线鞋。

  捐资助学显成效。各县(市)统战部门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举办乡贤爱心捐赠座谈会、社会募捐、村民自筹等形式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积极助推“基层统战·爱心助学”品牌创建。如,三都自治县普安镇阳基村乡贤会通过社会募捐、村民自筹等方式,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向该村考上大学、高职、大专的51名学子发放“大爱无疆·助学兴乡”助学金6万余元;福泉市道坪镇翁初村和谷龙村4名乡贤募捐资金72000元,资助学生171人。

 

着力抓好精准助学帮扶

  摸排农村学子底数。充分利用乡(镇)驻村工作队、网格员深入基层一线、群众家中开展工作的契机,对农村学子人数进行摸排,严把条件,筛选出需要帮扶的农村学子。

  建档立卡精准助学。为及时掌握农村学子动态,使助学对象识别更加精准,以“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两类监测人群中的学子为重点,采取建档立卡的方式,用好帮扶资金,推动精准助学,切实提升捐资助学实效。如,独山县基长镇镇级乡贤会到狮山希望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捐赠4500余元精准帮扶10名农村学子;都匀市新乡贤精准帮扶墨冲白头小学20名品学兼优学生每月100元生活费。

  动态联络智志双扶。除了物质帮扶外,各县(市)统战部门采取精神帮扶措施,以点对点动态联系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与农村学子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问题困难。如,都匀市新乡贤长期帮扶卡鲁村一名大学生,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支持,还长期与其在微信上沟通交流,鼓励该学子努力学习、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