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300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9-09

让年轻干部在基层百炼成钢

  

□鱼予

 

  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9月1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年轻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因为,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意味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如此,才能了解和掌握政府决策是否正确,规章制度是否可行,干部作风是否转变等,进而为制定、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方的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鞋底沾泥步履“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小岗位也可能成就人生的大舞台。“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基层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个大熔炉。情况多变、问题复杂是基层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细致、体恤民情的品质和情怀。特别是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身”到基层、“心”入基层,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赢得与群众的鱼水情。

  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基层百炼成钢,是为了更好的“脱杂、去气、调成分”。这就需要端正心态、拒绝“走马观花”,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有利于淬炼锻打,从而不辜负组织培养,在基层一线历练中成长为栋梁之材。同时,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动真碰硬地解决问题,一个一个抓好落实,杜绝“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不正之风,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下基层、接地气、搞调研、促发展,倾听民情在一线,从而补齐工作中的短板。

  当然,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基层百炼成钢,也得相关部门对身处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实施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其工作情况,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如通过双向考核,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评价体系;如通过走访调查,以群众的评判,避免一些水平不够、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的年轻干部在基层无所作为“混日子”;如加大奖惩激励制度,给敢于干事者搭建舞台,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走过场者以惩处,让其做到定力不减、初心不改,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坦荡。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精英之才和基层之路是什么关系?无论最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最优秀的管理者,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这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基层之路。基层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学校,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摇篮,是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梦想有多大,抱负有多大,基层的舞台就有多大。在基层“走心”就会砥砺成长。年轻干部应珍惜时光,以只争朝夕的姿态磨炼自己,在干事创业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