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99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08-19

发挥余热 当好“配角”

  

平塘县政协委员、县政协副县长级干部李天华

 

  2018年初冬,临近退休年龄的我,知道县里要抽派一批机关干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便向单位党组织提出申请,成为平塘县政协派驻金玉村网格员。

  自当上网格员那天起,我心里就一直琢磨着,趁着自己脑能思、嘴能讲、腿能走的“三能”优势,好好发挥余热,当好“配角”。

  金玉村是个大村,管辖24个村民组近900户3000多人。其中,数甲具、甲若、甲赖“三甲”最为偏远落后,而我负责的是甲具网格小区。

  刚到甲具,给人的印象是“寨邻不团结、见人不爱喊、满路是牛屎”。起初,我有点后悔,觉得不该来这地方。但脱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我只能暗暗给自己打气,“卒子过河,只能进不能退”。

  在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实情后,我确定了软、硬件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软件上,组织制定了甲具村民“十要十不要”公约,即:要听党的话,不要忘恩负义;要转变观念,不要封闭守旧;要遵章守法,不要横蛮乱为;要爱护公物,不要损公肥私;要常讲卫生,不要乱堆乱放;要尊老爱幼,不要虐待嫌弃;要团结文明,不要无礼待人;要教育子女,不要随意辍学;要保护环境,不要放火烧山;要勤劳致富,不要懒等靠要。经群众会讨论通过,由组管委监督实施。

  硬件上,积极寻找项目资金改造寨子主道,改变道路破烂不堪的现状。与村“两委”通气后,我将想法、计划向县民宗局作了汇报,得到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对甲具寨子主道进行了全面改造;争取县政协的支持,解决了农户住房安全短板问题,实施“厕所革命”也取得较大成效。

  金玉村地域气候温和,具备发展各类产业的条件,但一直以来的传统种植,耗时多、成本大、收益小,群众收入不稳定。

  看到群众一张张期待发展的脸,我与村“两委”协商沟通后,抓住省盐业集团挂帮平塘县者密镇的机遇,领着村网格长、村支书、村主任一道,北上省城贵阳,向省盐业集团领导详细汇报了金玉村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我们的诚恳感动了集团的领导们,没过几天,省盐业集团就协调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支持金玉村试种半夏等中药材,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我激动了,村干部有劲了,村民有希望了。我与网格帮扶干部们分工协作,认真盘算怎样把项目组织落地。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在京洞组建立农民自主经营专业合作社、选择租赁背风向阳土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几个月的劳作,仅向当地村民支付的务工费就达50余万元,200多人受益,人均增收2500多元。而协调省盐业集团无偿支持、价值近8万元的犁土机也成为金玉村产业发展的“启动器”。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协调外力帮扶、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种植板蓝根、头花蓼、天冬等中药材,为当地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

  诚心帮扶换来了村民的真情,转变了村民的落后思想,人人遵守卫生文明公约、户户争当卫生文明之家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度俱增,每当村民见到我时,都客气地叫:“李伯伯来我家吃饭嘛!”“李伯伯,我们感谢您!”听到这些暖心的话,我心里甜蜜蜜的……

  时光流逝,收获满满。两年多的驻村工作,我感到十分光荣与自豪。让我感受到最朴实无华的是百姓,最有正义感的是百姓,最能知足的也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