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推 荐
《基层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
作者:吕德文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基层中国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地方治理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即治国理政,地方治理是省市层级治理,基层治理则包括县、乡、村三级治理。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落实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任务,同时又是具有独立意义和合理性的治理形态。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家治理、地方治理有自身的目标和要求,基层治理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特殊情境,那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家(省市)大一统的政策、体制、制度如何与复杂多样的基层治理生态实现有效对接,发挥中央(省市)与地方(基层)两个积极性。发挥中央(省市)积极性,就是要使中央(省市)政策能够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基层要有积极性,就是要在落实政策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实现基层的有效治理。
基层治理的自主空间是一个相对问题,实践中需要把握一个度,但不可能做到最适度,有时可能过宽,有时可能过窄,过宽的时候需要收窄,过窄的时候需要放宽。当前是过窄,需要适度放宽。这要求主政者具有高超的政治技巧和辩证艺术。这也表明基层中国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理解基层治理时,既要将基层视为一个整体,又要对其进行解析,将县、乡、村贯通起来思考。作者在书中尝试做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新闻写作技巧》《新闻写作精选案例解析》
作者:赵凤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近日,资深高级记者赵凤山的两部新闻封笔之作《新闻写作技巧》《新闻写作精选案例解析》出版发行。充溢着知识性、史料性、实用性、可读性的两本新书系作者倾注半生心血,终得厚积薄发之作。
《新闻写作技巧》约41万字,全书由“消息写作技巧” “通讯写作诀窍”“评论写作方法”三部分构成,作者通过300多篇风格各异的实例,对新闻内在结构中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开头、结尾、结构、叙述、描写、细节、提炼、积累等,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地详尽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新闻写作规律和写作要领。
《新闻写作精选案例解析》约34.6万字,该书是作者从发表的六七百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70篇案例(包括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员文章),全方位涵盖近20余种新闻体裁,案例中的独家“解析”,内容翔实,剖解透彻,条分缕析,启发性强,不乏体裁说明、创作背景、采访经历及撰写过程,且有故事轶事、写作技巧、心得体会及经验之谈等。这些“解析”可以增强读者对该书的理解,也为借鉴写作提供了样本和方法,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喜欢尝试进行各种创新,尤其在形式上作过多种尝试,如在通讯中运用文学中的对话,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画龙点睛的议论等,甚至采用第二人称写人物通讯。这些尝试本意是打破固有模式,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后来者都具有启发和帮助。
《ECHO:永远的三毛》
作者:肖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0年前,肖全以《天堂之鸟》这本书缅怀三毛的离去;30年后,肖全以一本新书再度纪念她。
《ECHO:永远的三毛》一书由摄影师肖全摄影及主编,记录了在三毛离去之后的30年间,三毛亲友与三毛间的缘分故事。全书由200多张摄影作品以及20余篇文章构成,以成都、敦煌、台北、撒哈拉、重庆五个地方串联起一个关于三毛的生前影像,是肖全及三毛亲友们对三毛一生的追忆。
1990年9月21日,肖全接到消息,拜访了来到成都的三毛,并用三天的时间拍摄了这位他仰慕已久的女子。从柳荫街开始,他和三毛流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肖全用相机捕捉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影像,在他的镜头下,三毛穿梭于各个场景之中,茶馆、商店、街头……或静坐或站立或随意行走……三天的拍摄时间转瞬即逝,三毛看着冲洗出来的照片,激动地称这些照片为“无价”。
在成都时肖全曾为三毛留下珍贵的影像,三毛去世后,肖全仍在追寻三毛的足迹,30年间,肖全走访了三毛曾去过的地方,包括三毛出生的地方——重庆黄桷垭、三毛生活过的地方——台北,以及一批意义非凡的作品:他沿着三毛离去前半年所作的作品《敦煌记》,重走了这片三毛曾经用脚丈量过的土地,以感受三毛灵魂留下来的余温。
此外,作为一本纪念性摄影文集,本书特别收录了三毛好友的回忆性文字,包括白先勇、张曼娟、袁琼琼、心岱等,此外还有与贾平凹的书信往来,以及三毛去西藏时摄影师车刚的纪念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