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文艺院团发展
——访省政协委员王松雪
□本报记者 何佼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确实还有很多。今年我有两个期待:一是希望政府强化政策支持,树立用人标杆,发挥人才作用;二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启动多彩贵州艺术中心建设,希望该中心建成后的运营管理能够得到相关单位更多的支持。”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来自省政协文艺界别的王松雪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中央、省委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王松雪委员发现,目前我省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与中央、省委的新要求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省属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机制体制还不够顺畅、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质量和数量还需加强、市场化运作水平和效果还需提升、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着力加强省属转制院团建设,推动省歌舞剧院、省花灯剧院(省民族乐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话剧团、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省属转制院团改革发展,在塑造合格市场主体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在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体现了责任担当,在提升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把握了文化特色,在服务全省中心工作、创作优秀作品、提供公共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松雪委员认为,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重要途径。为省属转制院团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省属转制院团改革,需要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撑,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省属转制院团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省属转制院团引进高层次人才、关键岗位或紧缺急需人才的保障和激励力度。为此建议,高标准建设多彩贵州艺术中心,推动贵州地方戏传承发展中心规划立项。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渠道,不断提升舞台剧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才是省属转制院团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王松雪委员表示,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健全符合舞台艺术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抓好戏曲、舞蹈、杂技等特殊岗位的“童子功”培养;加大对剧本、编导、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的资金投入,切实推动形成省属转制院团人才辈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