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履职为民成效
——安顺市政协探索调研工作法提升履职质量
□王家武
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方式。2020年以来,安顺市政协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出台《政协安顺市委员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找准节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解决难点”的调研工作闭环机制,促进履职质量高起来。
“选题”找准节点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提前谋划,主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调研课题,广泛征求各县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常委、委员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两条线”“双循环”的议题征集模式,选择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选题作为重点课题。去年以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等课题作为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内容,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在市长与委员座谈会召开前,市、县(区)两级政协、各民主党派市委(支部)、市工商联分别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地走访、实地考察,形成17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提质转型、同城化发展、城乡人才流动、城市污水处理、老旧社区改造、智慧化城市管理等,会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78条,“绣”出了安顺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蓝图。
“答题”抓住重点
突出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选择相关专业的委员组成调研组,撰写调研提纲,拟定调研方案,“专”出优势;调研之前安排情况介绍会,找准调研切入点,实地考察注重点面结合,从不同侧面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工作问题、提供改进参考,“专”出特色;组织召开调研视察座谈会30余次,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委员代表、专家学者参加,开展互动交流,群策群力,形成共识,“专”出质量。去年以来,围绕“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十四五”工业项目库建设等重点课题开展界别协商,10余份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如在对安顺6县区13家企业单位深入调研后,形成《关于安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作了签批,市政府主要领导指出“调研报告很有针对性”,要求相关部门“统筹研究,系统思考解决”。
“领题”补强弱点
把党委政府点题交办、省政协需要协办的有关专项调研课题,直接纳入年度调研课题,市政协主席会议责成相关单位组织实施,注重“三个度”补强调研工作短板。在省政协领导赴安顺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专题调研中,提前把握调研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主动沟通协调,优化调研路线,做好调研后勤保障工作,服务“有温度”。住安顺的省政协委员开展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情况监督性视察,调研之前对部分委员开展专题训练,使之对调研原则方法、角度深度、逻辑思维等能熟练运用,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事会商量”,调研“有深度”。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切实开展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招商引资“三项”督导督查,强化委员在前场学习、在现场思考、在会场提问,在调研实践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使委员“有事能商量”,监督“有尺度”,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督导督查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市委强调“请招商部门认真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转题”解决难点
市政协将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课题,研究出台了《政协安顺市委员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把市政协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固定下来,特别强化调研作风改进和成果的转换,探索调研成果与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相结合, 丰富和完善促进调研成果提升和转化的渠道和手段,强化对调研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性调研,杜绝“成果止于签批”。在2019年就“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调研后,2020年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开展深入调研,对相关工作落实跟踪调研,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把调查研究转化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实地调研,一年来共督查指导镇宁、紫云等深度贫困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达280余次,针对调研发现镇宁自治县平桥村产业“发展难”实际问题,市政协指导发展蔬菜项目,协调贾角山至弄埃通村公路改扩建项目、芋头湾机耕道项目等1020余万元;针对极贫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为竹毫、打郎、腾道等村发展了宗地花猪、中蜂、土鸡养殖等产业,帮助销售蜂蜜、土鸡、蔬菜、水果等30多万斤,促“紫货出山”;调研发现大地坝村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经过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充分论证,协调300余万元兴建大地坝村小学,切实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成履职为民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