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自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启动以来,黔东南州政协研究室响应号召,全力投身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学指示、献良策、谋新篇,结合自身工作职能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献计献策谋发展 倾情倾力助脱贫
——黔东南州政协研究室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记事
□潘期武
凝聚力量补短板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州政协研究室认真履职,深入开展系列调查研究,向州委、州政府和州政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
建言产业发展落地见效。针对黔东南州产业扶贫存在的规划滞后、内生动力不强、要素支撑不足、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推进全州产业扶贫的建议:科学统筹规划,构筑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农民意愿和市场规律,选择前景好、效益高的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长短结合,主辅结合,精准施策,保护种源。创新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集团化推进、群众与企社利益链接、企社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服务等机制。重点建立到村到户的科技服务、项目、营销、融资、政策“五大平台”。强化要素保障,厚植扶贫产业发展底气。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扶贫产业土地流转,加强人才保障,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强化资金扶贫支撑。建立防控机制,解决产业扶贫后顾之忧。重视防范化解产业风险、资金风险、生态风险、市场风险。
关注民生保障事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调查研究,针对就业压力大、就业结构不合理、搬迁群众适应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缓解就业压力、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搬迁劳动力素质等建议。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五个体系建设情况视察,提出了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功能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车间生产要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就业群众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建议。
重视极贫乡镇发展。针对黔东南州极贫乡镇脱贫攻坚还存在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不高,贫困户信息动态管理不及时,帮扶措施简单笼统,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不牢等问题。提出吃透政策、对症下药、交叉检查,进一步做好精准识别,更深更广宣传脱贫政策;因地制宜、加强指导、谨防风险,进一步选准扶贫产业,因势利导做好风险防控;展开核查、及时反馈、建强队伍,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激活人才、免费培养、签约包保,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严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入户宣传、示范带动、参观考察,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增强贫困群众自强意识等建议。
主动作为担责任
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启动以来,州政协研究室原副主任何亚丹服从组织安排,三年如一日驻省级极贫乡榕江县定威乡助力脱贫攻坚,州政协研究室主任潘年富全力支持,主动承担本室业务,决战脱贫攻坚和完成业务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抓住产业牛鼻子。州政协研究室与委员们多措并举,协助抓好绿壳蛋鸡、猪、牛、中药材产业发展。定旦、格览村的绿壳蛋鸡产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并不断发展壮大。动员群众发展肉猪产业,帮助联系仔猪信息,寻求委员支持,到凯里、麻江等县、市采购,确保了2018年和2019年两批次1500多头仔猪及时采购到位并发放给贫困户饲养。协助狠抓摆头、功贺、控乃等村肉牛产业,协调资金支持控乃村肉牛养殖,协调引进外地养殖大户到定威乡传授经验,新技术、新理念扭转了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协助亚勇村发展钩藤等中药材产业,协调资金建设钩藤加工厂房。协调昌昊药业等企业提供指导,联系江西吉安企业与亚勇村建立直接联系、协商直销。
宣传党的好政策。“智志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村入户、宣传动员、解疑释惑,深入细致、耐心解释和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教育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在州政协机关的支持帮助下,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组织定威乡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人、贫困群众代表等,到凯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剑河、雷山、从江等县、市参观学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整治,让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竭力助群众增收。组织种植、养殖专家到村寨进行技能培训和群众外出培训,共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指导协助建立了7个村级合作社,建立钩藤、肉牛、绿壳蛋鸡等3个专业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都参与了分红。提出发动政协委员帮助推销贫困户农产品的建议,得到州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委员的支持。几年来,共帮助推销了定旦村、格览村、控乃村养殖的鸡3万多只、鸡蛋20万余枚,销售亚勇村试种的锡利贡米1万余斤、钩藤约5吨,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全力以赴促落实
在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中,州政协研究室每名工作人员都服从指挥,心系群众,身体力行,竭尽所能干好各项工作。
完成结对帮扶任务。按照州委结对帮扶“5321”的要求,近年来,州政协研究室在黎平县孟彦镇宰西村、芒岭村结对帮扶的12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在从江县加榜乡党扭村第三组结对联系的21户贫困户,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顺利脱贫出列。在结对帮扶中,州政协研究室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贫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和群众交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共同谋划发展大计,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积极践行了群众路线的要求。
参与助学帮残扶弱。州政协研究室进村入户,对照国家的脱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向州政协领导汇报,争取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几年来,州政协研究室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不仅对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积极支持,也主动参与有关爱心组织和黔东南州组织的决战脱贫攻坚捐赠活动。同时,还收集爱心捐赠衣物和家具扶持贫困群众,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
联系岗位扶持就业。在帮扶工作中,州政协研究室对部分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和台江县的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积极予以帮助,为他们联系相关企业,寻找工作岗位,牵线相关部门同志,帮助解读国家就业政策,使部分毕业生顺利上岗就业,减轻了家庭负担。针对极贫乡镇就业渠道窄、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广泛寻找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劳务输出。通过省商务厅联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非洲的赞比亚、中亚的吉尔吉斯坦等国建设工程的劳务输出;通过省政府外事办联系我国驻日本大使馆组织赴日本的劳务输出;积极联系让贫困群众进入州政协委员开办的企业就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谈及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潘年富说,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行动中,州政协研究室虽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离组织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使命,倍加努力,不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