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携“小乾坤” 皆为脱贫计
——省智力支边办赴黔东南州调研智力支边及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小记
□本报记者 王 吟
在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至今仍有一条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贵阳至广西的古驿道遗迹穿境而过,境内山林葱郁,海拔在1200米左右。
山说高也不算高,如今通村公路贯穿纵横其间,所以也不算闭塞。但是,如果不是身临其间,绝对想不到这里的山间林下居然会“藏”有那么多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
位于贵州麻江花果源现代高效农业园内的贵州拓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有自己的“小乾坤”。该公司是一家“农文旅”结合的企业,而在公司一处生态黑毛猪养殖场里,就有包括100余头母猪在内的500多头健康生猪,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生猪养殖的“奇迹”。
9月2日,省智力支边办、黔东南州智力支边办、麻江县政协相关同志一行到黔东南州,就智力支边及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进行调研。
在黔东南州丹寨县、麻江县、天柱县、镇远县,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兴仁镇烧茶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丹寨国春银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贵州拓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宏泰钡业有限公司、栖凤油茶生态园等地。
“我们公司养殖的500余头生态黑毛猪完全没有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我们除了将圈舍建在山林中的蓝莓园附近,让这些生态黑毛猪、香猪可以饮山涧泉水,吃蓝莓鲜果及山草野菜,还用20余种山间种植的中草药与玉米、豆粕、米糠、牧草、蓝莓、柿子等按配比,通过微生物发酵混合成的生态饲料喂养。”麻江县政协委员、贵州拓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华在向调研组一行介绍情况时说,这些方法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健康、安全,远离了抗生素、激素等。
“喂养成本不是问题,质优价就高。”秦华说,由于肉质口感好,备受北上广地区客户推崇,所以公司的生猪都是按订单出栏,而且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林下鸡、鸭、土蜂蜜及腊制食品等一系列生态农产品均为公司会员制顾客的“私人定制”。
值得提及的是,贵州拓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共有员工39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27人),其中残疾人11人、孤儿2人、特困人员15人,其他人员10人。每年发放员工工资超100万元;年聘临时工达3000多人次,发放工资超过25万元……公司还定期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和农村群众开课培训养殖技术等,从而为脱贫攻坚作出了自身贡献。
调研考察中,调研组不仅看到了像贵州拓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委员企业“冲锋陷阵”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帮实扶,还看到了丹寨县“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天柱县“委员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帮”方式;镇远县紧密联系和保持智力支边帮扶合作关系等为农民及贫困户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的多种精彩举措。
调研组一致认为,黔东南州各级政协在智力支边及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中,切实按照省、州政协相关统一安排,创新载体、高位推进,团结和带领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丹寨县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药材种苗培育基地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