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814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观山湖区政协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方法

 

让社区群众感受“阳光”与“花香”

 

□本报记者 潘 建 李昊霖

 

  走进观山湖区长岭街道办事处阳光家苑小区,道路两旁绿草如茵,路灯“婷婷而立”,文化墙、宣传栏中各种活动图片格外醒目……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一切都是那么温馨!

  提到阳光家苑,在观山湖区可谓是“名声在外”。阳光家苑以前叫做“108”小区,是出了名的环境复杂、人员复杂、问题复杂小区,一大堆难题让街道干部们焦头烂额,工作起来棘手无比。

  曾几何时,小区的环境变了,群众的思想通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务实有效的协商,让社区群众感受到“阳光”与“花香”。

  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区实现由“乱”到“治”?这和观山湖区政协及政协委员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还得从区政协深化基层协商民主说起——

 

推动委员履职重心下沉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指示精神,区政协积极探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新途径、新方法和新举措。在工作中,以纵深推进政协委员进镇、街道活动为抓手,在巩固和发展政协委员联络主阵地的基础上,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着力推动政协委员履职重心下沉,直接参与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中不断探索实践,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何为“一二三四”?

  一个履职主题,即围绕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这一主题;两个目标,即坚持以“服务中心、服务民生”为两大目标;三个抓手,即抓党建引领、抓机制创新、抓阵地建设;四个推动,即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的转变、推动一批社会民生难题的化解、推动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协商民主氛围的营造。

  区政协委员有159名,市政协安排到观山湖区履职的市政协委员有116名,区政协根据委员界别、专长、工作地和居住地等情况,分别将其划分下沉至相应镇、街道开展履职活动。

 

“替百姓想”“听百姓说”

  区政协着力推进政协委员在镇、街道履职活动中,将协商触角延伸到行业、学校、企业、商务楼宇和居民小区等,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让委员、部门、群众等各方主体通过政协搭建的平台齐聚一堂,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通报情况、提出建议和诉求,并通过政协的呼吁协调帮助解决,真正让基层协商民主工作落到实处。

  诚然,阳光家苑小区(原108小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阳光家苑小区住户系1982年至1989年间由阳关饲养场从织金、大方等地招进的农户,2002年由于开发建设相继拆除了108户人员的原有住房,2012年完工后,分配给108户人员及其子女,自此形成108户小区。由于拆迁安置、土地补偿、青苗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社会问题不断交织,该区域投诉不断、问题频发,一度成为辖区社会治理的难题之一。

  “为了让工作切实做到群众心坎上,得到群众认可,我们‘替百姓想’‘听百姓说’,多次入户了解,征求意见,并召开无数次‘坝坝会’,现场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共同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白鹭湖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杨蜀利说。

  针对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区政协委员、时任区委群工委副书记陈箐积极联系并申报“三年千院”社区公益事业项目,于2017年和2018年共争取到260万元,两次对小区环境、安保、小区门头及活动中心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安装电动车充电设施等,让原来的破旧小区焕然一新,小区居民归属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同时也增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08小区”的名字好不好?“不好”。居民群众在“坝坝会”上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一致同意把“108小区”改为“阳光家苑小区”。陈箐委员说,小区群众心里有什么想法,都愿意找我们倾诉。现在,小区设立了卫生监督管理岗、治安巡逻岗等,实现了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协调。“108小区”因此脱胎换骨,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

 

社区矫正注入“政协元素”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活动。

  在观山湖区社区矫正中心,功能板块区的各种宣传栏琳琅满目,其中,“委员驿站”格外引人注目。

  “委员驿站”出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

  “每一个微小的贡献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是区政协委员陈文胜在“委员驿站”中写的一段话,还附有他的照片。

  无疑,观山湖区社区矫正中心是区政协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社会治理的又一亮点。

  在“政协委员”活动计划栏中,有这样的记录:2020年7月10日,区政协委员陈文胜开展矫正对象普法教育活动; 2020年8月17日,区政协委员王应德邀请贵州师范大学心理中心原主任、贵州师范大学亚夫心理研究所所长黄亚夫等专家,以一对一和团辅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7月10日我在矫正中心为矫正对象开展了普法教育,为他们讲解法律的重要性、适用场景、违法后果等,效果很好,有的矫正对象还私下咨询我,自己的犯罪行为会不会影响孩子就业等问题,我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陈文胜告诉记者。

  社区矫正工作是维护全区安全稳定的重要防线。

  区政协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多次组织政协委员调研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和社区矫正工作,努力在政协委员参与基层治理上发挥专长优势,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依托金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过渡性帮扶安置帮教基地。

  “我这里共接收了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我与他们一起同吃同劳动,不断和他们交流,用言语和行动来感化他们,现在只有16名矫正对象了。”帮教基地负责人罗朝贵告诉记者。

  “我在这里已经快3年了,刚来时什么都没有,是基地罗总(罗朝贵)给我买的衣服和洗漱用品。我现在工资每月有5000元左右了,我愿意一直在这里干下去。”49岁的王某以前反复吸毒,多次进戒毒所。在这3年里,通过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为王某申请了公租房,王某从心里由衷的感激。

 

协商民主的“观山湖模式”

  区政协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协商民主全过程,各镇、街道委员联络组组长明确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并成立了联络组临时党支部,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委员管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各镇、街道立足实际、主动创新,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色。

  世纪城街道提出“一三三六”工作思路,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切实解决老年大学报名难问题;金华园街道依托军人之家和付晓娟工作室共同解决小区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长岭街道以 “民主、和谐”为主题,以“四创”为载体(创新意见收集、创新活动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制度建设)打造协商平台,推动了小区环境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金阳街道以“1243”工作法,通过延伸服务触角,为楼宇企业、员工、委员提供党务、政务、商务“一站式”服务……

  “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委员和群众的距离,协商民主正不断从被动走向主动,由‘和’政协协商转变为‘在’政协协商,居民群众的家园意识、参与意识和规则意识正逐步提升,参与基层协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常商量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区政协主席刘光祥说,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区政协协商民主由“盆景”变为“风景”,逐步形成了协商民主的“观山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