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口 乡 扶 贫
□王芳焯
“我想回到乡村去锻炼锻炼。”
一句简简单单的答复,今年4月,我从县城选择回到乡镇工作,变成一名吃住在村的脱贫攻坚驻村网格员。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摊上”驻村这差事,我是幸运的。2019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之年,9月份我通过激烈的竞争考试,有幸成为一名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好搭上了扶贫的末班车。
我所考取的单位河口乡政府是锦屏县3个极贫乡镇之一,贫困程度、交通条件、自然区位之差皆为全县之最。
山水河口地形独特,“对面喊得应,见面走半天”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巍峨雄伟的青山界下,清水江和乌下江把整个河口分割成三大块,17个行政村4035户居民散居在山水交错纵横的坡岭之间。这里村与村相隔甚远,寨与寨分散独处,下村入户需“车船兼用”,同时还要爬行陡峭的山路。比如在清水江北岸的锦中、格翁、南路等村,要是坐车走陆路,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所以,全乡干部下村工作都是能车则驱、能船则渡。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就是扶贫站,第一件事就是投入脱贫攻坚。到乡报到时,刚好赶上迎接省检,这是乡里最忙碌的时候,我们一行10名新进人员全部被安排在扶贫办帮忙整理扶贫相关材料。
省检在即,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就是一头扎进档案盒里,从危房改造到“三改”“透风漏雨”项目等,一摞一摞的档案堆得比人还高,纸质文档指标一项接着一项地复核,并严谨细致地查缺补漏。
时间紧、任务重、强度高……连续两个星期的档案综合整理过后,按照战区指挥部的要求,我们被安排进入乡检查组,对全乡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检查。
根据乡战区的工作安排,6天时间内检查组近20人要陆续查完17个行政村,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然后再反馈到各村前沿指挥部对照问题清单加以整改。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检查全乡17个行政村的脱贫攻坚情况,包括“一户一袋”“一户一档”等,同时还要入户抽查访谈群众的认可度、满意率及村情民意。
“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表格和档案,看一下河口的山水世界!”走出办公大楼,我们像放归森林的囚鸟,心情大悦。
迎朝阳启程,踏落霞回归。从2019年9月16日起,我们进入“检查模式”,过河渡船、公路驱车、山道步行,每天每组要面访群众2村18户左右,微信运动计步每天均显示2万多步。尽管回程都是精疲力尽,但次日又是满血复活地奔走于村寨之间。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我们风雨无阻、激情满怀,双脚灌满坚毅,耐心宣讲政策,用自我真心换群众真情,把无悔的艰辛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
参与消除贫困这项事业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深感意义重大且使命光荣。庆幸自己搭上扶贫的末班车,每一次进村入户就像战争时期扛枪打仗、上阵杀敌的勇士一样自豪。
摸底检查过后,我被推荐到县委组织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暂时告别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
知难而进,向险而行。今年4月,学习结束,我撇下家人的不解和亲友的疑惑,毅然放弃了继续留部的工作机会,选择重新回到河口乡的扶贫战场。